

元晶太陽能科技(上)公司新聞
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PVTaiwan昨日登場,太陽能電池業者元晶宣布與台灣太陽能EPC及系統等數10家業者,進行策略聯盟,共同經營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以30%市占率為目標,年總設置量預計將可超越150MW以上,董事長廖國榮昨日更以成為「太陽能界的台積電」自許。
太陽能光電展昨日正式登場,太陽能類股新兵元晶在今年的PVTaiwan租下15個攤位,是台灣太陽能業者中參展面積最大者,元晶昨日宣布與台灣太陽能EPC及系統等數10家業者,進行策略聯盟,深耕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超過9成的多晶電池轉換效率已超過17.8%,已是國際一線的太陽能電池業者,目前電池及模組產能各為700MW、50MW,預計於2017年底前產能將擴增至1.6GW、500MW,快速躋身全球前10大之列。
他進一步指出,只要政府法令開放地面型裝置,並定好太陽能的遊戲規則,他有信心台灣1年至少蓋200MW,200MW的資本約100億元,銀行可融資75%之外,由於太陽能電廠的報酬率高達6∼8%又至少20年,有很多金控業者有意與元晶一起投資電廠,是元晶看好台灣太陽能安裝量並與國內EPC與系統業者結盟的主因。
廖國榮表示,如果台灣能夠學習日本,每年做3GW,每年投資金額會超過1,500億元,對GDP的直接貢獻就是1%,若考慮到間接成數的效果,GDP的貢獻會有2∼3%。
PVTaiwan今年共有126家廠商參展,展出攤位達365個,主辦單位邀請歐洲、美國、日本等16個國家重要國際買主參觀,將辦理百場一對一採購洽談會,總統馬英九昨日也親臨現場並致詞,他表示,未來綠色能源不是一種時髦,而是一種需要,他上任後台灣太陽能裝置量增加121倍至681MW,產值也從535億元在去年提高到1,840億元。
太陽能光電展昨日正式登場,太陽能類股新兵元晶在今年的PVTaiwan租下15個攤位,是台灣太陽能業者中參展面積最大者,元晶昨日宣布與台灣太陽能EPC及系統等數10家業者,進行策略聯盟,深耕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超過9成的多晶電池轉換效率已超過17.8%,已是國際一線的太陽能電池業者,目前電池及模組產能各為700MW、50MW,預計於2017年底前產能將擴增至1.6GW、500MW,快速躋身全球前10大之列。
他進一步指出,只要政府法令開放地面型裝置,並定好太陽能的遊戲規則,他有信心台灣1年至少蓋200MW,200MW的資本約100億元,銀行可融資75%之外,由於太陽能電廠的報酬率高達6∼8%又至少20年,有很多金控業者有意與元晶一起投資電廠,是元晶看好台灣太陽能安裝量並與國內EPC與系統業者結盟的主因。
廖國榮表示,如果台灣能夠學習日本,每年做3GW,每年投資金額會超過1,500億元,對GDP的直接貢獻就是1%,若考慮到間接成數的效果,GDP的貢獻會有2∼3%。
PVTaiwan今年共有126家廠商參展,展出攤位達365個,主辦單位邀請歐洲、美國、日本等16個國家重要國際買主參觀,將辦理百場一對一採購洽談會,總統馬英九昨日也親臨現場並致詞,他表示,未來綠色能源不是一種時髦,而是一種需要,他上任後台灣太陽能裝置量增加121倍至681MW,產值也從535億元在去年提高到1,840億元。
太陽能類股新兵元晶太陽能科技(6443),今年PV Taiwan租下多達15個攤位,規模居國內企業最大,展現企業形象與氣勢的意味濃厚。
14日展出首日,以「深耕台灣」為宣誓主軸,在展場內與台灣多家系統大廠舉行策略聯盟簽約,由董事長廖國榮偕同一線主管出席。
合作共榮
上下游大串連
這場堪稱太陽能業界近來最大規模的上下游串連活動,以元晶為首,結合太陽能EPC及系統商等多家業者組成大聯盟,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當天與會的關聯企業共超過10家。廖國榮表示,國內太陽能發電大餅持續成長,今年補助容量提高至500MW,未來每年不低於此,綠金商機逐年增加,廠商得以為這塊土地貢獻更好的低碳環境。
元晶要在急速發展的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扮演積極的角色,以「合作共榮」的方式搶進,以拿下至少三成市占率為簽約廠商共同目標。
元晶工廠位於湖口工業區,年產700MW太陽能電池及50MW模組,提供一條龍的產品與服務,工廠以半導體產線設計規畫,預計2017年電池可達1,600MW,為世界單一太陽能電池工廠最大產能。
2014年天下雜誌評比元晶在國內製造業營收居433名,2014及2015連續兩年獲得能源局頒發金能獎,被評選為兼具安全、性能、效率及可靠度的優質太陽能公司,為國內少數同時於電池及模組獲頒兩獎項的廠商。
子公司厚聚能源投入太陽光電系統多年,今年底累計系統發電容量達8MW。
法人表示,業界具有上下游整合優勢者不只元晶一家,且多數在系統後段領域均有著墨,但如何在「起步不是最早、規模不是最大」的狀況下後來居上,從其營運數字、策略及作為所展現的強烈企圖心,足以說明一切。
擴大產能
邁向全球前十大
法人觀察,元晶為台灣前五大電池廠之一,三大電池廠雖然也在國內太陽能系統的競標場合偶而現蹤,但以元晶最為積極。國內具備從電池、模組到系統的整合優勢廠商並不多,對元晶而言,這是絕佳的機會。行銷主管廖偉然表示,近年颱風襲擊台灣次數及破壞力隨全球暖化而增加,堅持電池模組及發電系統的最高安裝品質是元晶的信念,也是消費者最佳的保障。
元晶明年電池及模組產能將增至800MW、300MW,2017年前將進一步擴大至1.6GW、500MW。
現為國內第5大、全球第17大太陽能電池廠,將快速擠進全球前十大之列。元晶深耕內需市場,除為模組創造出海口,並以自有品牌外銷,將與EPC業者及系統商攜手佈局全球,進軍日、美、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
元晶明年運轉的售電電站將超過100座,透過與台灣系統廠商的簽約合作,如以30%市占率為目標,2017年總設置量將超越120MW,躋身為打造台灣陽光家園的先鋒。
14日展出首日,以「深耕台灣」為宣誓主軸,在展場內與台灣多家系統大廠舉行策略聯盟簽約,由董事長廖國榮偕同一線主管出席。
合作共榮
上下游大串連
這場堪稱太陽能業界近來最大規模的上下游串連活動,以元晶為首,結合太陽能EPC及系統商等多家業者組成大聯盟,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當天與會的關聯企業共超過10家。廖國榮表示,國內太陽能發電大餅持續成長,今年補助容量提高至500MW,未來每年不低於此,綠金商機逐年增加,廠商得以為這塊土地貢獻更好的低碳環境。
元晶要在急速發展的國內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扮演積極的角色,以「合作共榮」的方式搶進,以拿下至少三成市占率為簽約廠商共同目標。
元晶工廠位於湖口工業區,年產700MW太陽能電池及50MW模組,提供一條龍的產品與服務,工廠以半導體產線設計規畫,預計2017年電池可達1,600MW,為世界單一太陽能電池工廠最大產能。
2014年天下雜誌評比元晶在國內製造業營收居433名,2014及2015連續兩年獲得能源局頒發金能獎,被評選為兼具安全、性能、效率及可靠度的優質太陽能公司,為國內少數同時於電池及模組獲頒兩獎項的廠商。
子公司厚聚能源投入太陽光電系統多年,今年底累計系統發電容量達8MW。
法人表示,業界具有上下游整合優勢者不只元晶一家,且多數在系統後段領域均有著墨,但如何在「起步不是最早、規模不是最大」的狀況下後來居上,從其營運數字、策略及作為所展現的強烈企圖心,足以說明一切。
擴大產能
邁向全球前十大
法人觀察,元晶為台灣前五大電池廠之一,三大電池廠雖然也在國內太陽能系統的競標場合偶而現蹤,但以元晶最為積極。國內具備從電池、模組到系統的整合優勢廠商並不多,對元晶而言,這是絕佳的機會。行銷主管廖偉然表示,近年颱風襲擊台灣次數及破壞力隨全球暖化而增加,堅持電池模組及發電系統的最高安裝品質是元晶的信念,也是消費者最佳的保障。
元晶明年電池及模組產能將增至800MW、300MW,2017年前將進一步擴大至1.6GW、500MW。
現為國內第5大、全球第17大太陽能電池廠,將快速擠進全球前十大之列。元晶深耕內需市場,除為模組創造出海口,並以自有品牌外銷,將與EPC業者及系統商攜手佈局全球,進軍日、美、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
元晶明年運轉的售電電站將超過100座,透過與台灣系統廠商的簽約合作,如以30%市占率為目標,2017年總設置量將超越120MW,躋身為打造台灣陽光家園的先鋒。
台灣太陽能光電大展「PVTaiwan2015國際太陽能光電展覽會」將於本週三登場,由於今年的PVTaiwan是歷年來景氣能見度最佳的一年,帶動太陽能族群股價昨日普遍走高,漲幅則以中美晶(5483)、茂迪(6244)最高,都超過3.5%。
連續幾年的太陽能光電展都遭利空襲擊,不過,今年中國太陽能買氣持續上升,中國政府又將海外進口多晶矽料源課以高額關稅,有利報價持續走升,法人看好台灣太陽能業者訂單已看到明年農曆年,讓今年的PVTaiwan產業熱度最高,今年的參展廠商超過百家,包括太陽能股王碩禾(3691)、新日光(3576)、昱晶(3514)旗下的同昱,以及今年甫上市的元晶(6443)、友達(2409)、有成精密、英穩達等都參展。
在PVTaiwan即將開展帶動下,昨日國內太陽能類股股價普遍走揚,茂迪漲幅逼近3.9%、中美晶亦達3.82%,漲幅最高,綠能(3519)、昇陽科(3561)、昱晶等昨日漲幅亦在1%上下。
而在PVTaiwan開展前夕,主辦單位也將邀請茂迪執行長張秉衡、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昱晶總經理潘文輝、碩禾總經理黃文瑞及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出席展前記者會,探討全球產業展望。
連續幾年的太陽能光電展都遭利空襲擊,不過,今年中國太陽能買氣持續上升,中國政府又將海外進口多晶矽料源課以高額關稅,有利報價持續走升,法人看好台灣太陽能業者訂單已看到明年農曆年,讓今年的PVTaiwan產業熱度最高,今年的參展廠商超過百家,包括太陽能股王碩禾(3691)、新日光(3576)、昱晶(3514)旗下的同昱,以及今年甫上市的元晶(6443)、友達(2409)、有成精密、英穩達等都參展。
在PVTaiwan即將開展帶動下,昨日國內太陽能類股股價普遍走揚,茂迪漲幅逼近3.9%、中美晶亦達3.82%,漲幅最高,綠能(3519)、昇陽科(3561)、昱晶等昨日漲幅亦在1%上下。
而在PVTaiwan開展前夕,主辦單位也將邀請茂迪執行長張秉衡、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昱晶總經理潘文輝、碩禾總經理黃文瑞及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出席展前記者會,探討全球產業展望。
太陽能電池廠元晶(6443)於昨(1)日以每股13元價格掛牌上市,啟動蜜月行情,盤中一度攻上14.45元,收盤價13.75元,漲幅逾5.7%。
元晶正積極規劃擴增產能,不但電池要躋身GW(10億瓦)俱樂部,模組產能也要從現有50MW(百萬瓦),大增至500MW。
除了受惠於整體市況增溫,元晶可望於第3季轉虧為盈,該公司也積極提升毛利率。
目前其電池產能約700MW,預計明年初設備全到位後,擴增至800MW,由於需增加的折舊金額不多,屆時將可帶來明顯提升毛利率的效益。
元晶長期目標為,未來幾年內可讓電池總產能擴增至1.6GW,其中局部背鈍化(PERC)產能將從現在的200MW,成長到500MW。
另外,該公司現有模組產能近50MW,未來二年內要擴增至500MW,該公司正在桃竹苗地區積極尋覓適合建廠的土地,估計約需8,000至1萬坪。
元晶近日已簽訂3年期20.7億元的聯貸案,接下來為增加產能,明年可能再辦理現增與聯貸案。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說,太陽能產業持續成長,目前市場需求不是問題,中國大陸下半年還有許多裝置量需求,美國也持續裝設,但從2012年之後,全球電池產能就沒有擴充太多,即使有些廠商因應美國雙反而到東南亞設廠,合計產能也僅不算多,對市場影響有限。
廖國榮並提到,中國大陸對於255瓦以下模組,不給予銀行融資,這等於打落當地三成產能,所以台廠的產品價格,現階段不會太差,還有小幅上漲的空間。
在成本方面,廖國榮指出,生產電池的兩大材料中,影響銀漿的銀價在六個月內不容易大幅翻揚,矽晶圓價格也不易拉抬,多晶矽供過於求,因此電池的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應該可以穩定發展。
元晶正積極規劃擴增產能,不但電池要躋身GW(10億瓦)俱樂部,模組產能也要從現有50MW(百萬瓦),大增至500MW。
除了受惠於整體市況增溫,元晶可望於第3季轉虧為盈,該公司也積極提升毛利率。
目前其電池產能約700MW,預計明年初設備全到位後,擴增至800MW,由於需增加的折舊金額不多,屆時將可帶來明顯提升毛利率的效益。
元晶長期目標為,未來幾年內可讓電池總產能擴增至1.6GW,其中局部背鈍化(PERC)產能將從現在的200MW,成長到500MW。
另外,該公司現有模組產能近50MW,未來二年內要擴增至500MW,該公司正在桃竹苗地區積極尋覓適合建廠的土地,估計約需8,000至1萬坪。
元晶近日已簽訂3年期20.7億元的聯貸案,接下來為增加產能,明年可能再辦理現增與聯貸案。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說,太陽能產業持續成長,目前市場需求不是問題,中國大陸下半年還有許多裝置量需求,美國也持續裝設,但從2012年之後,全球電池產能就沒有擴充太多,即使有些廠商因應美國雙反而到東南亞設廠,合計產能也僅不算多,對市場影響有限。
廖國榮並提到,中國大陸對於255瓦以下模組,不給予銀行融資,這等於打落當地三成產能,所以台廠的產品價格,現階段不會太差,還有小幅上漲的空間。
在成本方面,廖國榮指出,生產電池的兩大材料中,影響銀漿的銀價在六個月內不容易大幅翻揚,矽晶圓價格也不易拉抬,多晶矽供過於求,因此電池的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內,應該可以穩定發展。
太陽能股元晶(6443)今(1)日每股以13.5元掛牌上市,是今年證交所第15家掛牌的上市公司,該股是初次上市掛牌,上市買賣日起五個交易日,股價無漲跌幅限制。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日前曾表示,今年新上市公司家數估計有25至30家,依此規劃年底前至少約有十家上市公司掛牌。
元晶是今年第九家掛牌國內上市公司,含F股在內為今年證交所第15家掛牌上市公司,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設立於99年6月24日,主要業務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之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劃設計、裝置、維運服務。
元晶匯集半導體與光電產業優秀的菁英團隊、及結合高自動化先進設備,創造品質差異化,並以市場導向發展產品技術及精進品質,扮演業界要角。103年營業收入62億元、稅前純益1.54億元、每股盈餘0.56元;104年上半年營收32億元、稅前虧損0.44億元、每股虧0.1元。
李述德曾指出,今年新上市公司家數估計有25至30家,其中國內企業IPO掛牌約15至20家,F股掛牌約十家,略多於去年國內及F股上市掛牌總家數22家。
依據證交所排程,今年底前預計將有立積(4968)、台數科(6464)、同泰電子(3321)、天鈺(4961)、億豐(8464)、銘鈺(4545)、F-佐登(4190)、F-永新(4557)、F-材料(4763)、F-波力(8467)、F-達豐(8470)掛牌,而昨日運錩鋼鐵(2069)送件至證交所申請股票上市。
根據公開說明書資料顯示,運錩負責人為顏德和,實收資本額為11億元,主要產品為不銹鋼材料加工製造,103年度稅前獲利1.7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5元。
元晶是今年第九家掛牌國內上市公司,含F股在內為今年證交所第15家掛牌上市公司,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設立於99年6月24日,主要業務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之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劃設計、裝置、維運服務。
元晶匯集半導體與光電產業優秀的菁英團隊、及結合高自動化先進設備,創造品質差異化,並以市場導向發展產品技術及精進品質,扮演業界要角。103年營業收入62億元、稅前純益1.54億元、每股盈餘0.56元;104年上半年營收32億元、稅前虧損0.44億元、每股虧0.1元。
李述德曾指出,今年新上市公司家數估計有25至30家,其中國內企業IPO掛牌約15至20家,F股掛牌約十家,略多於去年國內及F股上市掛牌總家數22家。
依據證交所排程,今年底前預計將有立積(4968)、台數科(6464)、同泰電子(3321)、天鈺(4961)、億豐(8464)、銘鈺(4545)、F-佐登(4190)、F-永新(4557)、F-材料(4763)、F-波力(8467)、F-達豐(8470)掛牌,而昨日運錩鋼鐵(2069)送件至證交所申請股票上市。
根據公開說明書資料顯示,運錩負責人為顏德和,實收資本額為11億元,主要產品為不銹鋼材料加工製造,103年度稅前獲利1.7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5元。
太陽能電池廠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昨(30)日表示,現階段產業熱度強,該公司訂單能見度達六個月。法人預估,元晶第3季將轉虧為盈,全年每股純益上看0.4元左右。
元晶將於今(1)日上市,每股掛牌價為13.5元,該公司今年首季每股小賺0.11元,第2季受市況低迷影響,每股淨損0.22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損約3,000萬元,每股淨損0.1元。
法人估計,隨著太陽能市況回溫,元晶第3季有望轉為獲利,每股純益可能達0.2元,一舉弭平上半年虧損,第4季也將持續賺錢,全年保持獲利局面。
廖國榮強調,元晶希望接下來追求雙位數的毛利率表現。
元晶將於今(1)日上市,每股掛牌價為13.5元,該公司今年首季每股小賺0.11元,第2季受市況低迷影響,每股淨損0.22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損約3,000萬元,每股淨損0.1元。
法人估計,隨著太陽能市況回溫,元晶第3季有望轉為獲利,每股純益可能達0.2元,一舉弭平上半年虧損,第4季也將持續賺錢,全年保持獲利局面。
廖國榮強調,元晶希望接下來追求雙位數的毛利率表現。
太陽能新兵元晶(6443)將於今(1)日掛牌上市,法人評估該公司第三季將可重回獲利局面,第四季則在淡季持續賺錢,累計全年度EPS超過0.4元,排名太陽能族群的前段班。
元晶昨日與彰化銀行等銀行團簽訂3年期、20.7億元聯貸案。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太陽能市場需求強勁,而且高效需求更強,迫使不少轉換率低的產能變成「無效產能」。他強調,由於元晶的產品線就是以高效為主,目前的接單能見度已達半年。
廖國榮指出,太陽能產業的景氣在第二季落底,而隨著電池價格持續向上調漲,元晶也從8月份開始獲利,預期到年底都還會持續增溫。
元晶第二季小虧,累計上半年虧損約3,000萬元、EPS為-0.1元。法人評估,隨著景氣回溫,該公司第三季將重回獲利、單季獲利約6,400萬元、EPS為0.2元;到了第4季的獲利持續拉高至9,800萬元、EPS為0.28元,累計全年度EPS超過0.4元。
元晶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產能為700MW,但廠區是以1,500MW進行規畫,因此未來在擴充產能時,只要花有限的設備產能、及部分配套廠務,就可發揮最高的邊際效益,獲利提升程度相當明顯。廖國榮說,元晶目前的產線若達滿載,單月獲利為3,000萬元,但只要提升100MW,單月獲利就可達4,500萬元,跳增的幅度相當明顯。
元晶昨日與彰化銀行等銀行團簽訂3年期、20.7億元聯貸案。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太陽能市場需求強勁,而且高效需求更強,迫使不少轉換率低的產能變成「無效產能」。他強調,由於元晶的產品線就是以高效為主,目前的接單能見度已達半年。
廖國榮指出,太陽能產業的景氣在第二季落底,而隨著電池價格持續向上調漲,元晶也從8月份開始獲利,預期到年底都還會持續增溫。
元晶第二季小虧,累計上半年虧損約3,000萬元、EPS為-0.1元。法人評估,隨著景氣回溫,該公司第三季將重回獲利、單季獲利約6,400萬元、EPS為0.2元;到了第4季的獲利持續拉高至9,800萬元、EPS為0.28元,累計全年度EPS超過0.4元。
元晶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產能為700MW,但廠區是以1,500MW進行規畫,因此未來在擴充產能時,只要花有限的設備產能、及部分配套廠務,就可發揮最高的邊際效益,獲利提升程度相當明顯。廖國榮說,元晶目前的產線若達滿載,單月獲利為3,000萬元,但只要提升100MW,單月獲利就可達4,500萬元,跳增的幅度相當明顯。
元晶太陽能科技(6443)已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預定下周四(10月1日)以每股13.5元的價格上市買賣。因是初次上市掛牌,其普通股股票自上市買賣日起5個交易日,股價採無漲跌幅限制。
累計至今,元晶將是今年第9家掛牌的國內上市公司,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設立於民國99年6月24日,主要業務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畫設計、裝置、維運服務。
元晶103年營業收入62億、稅前純益1.54億、每股稅後盈餘(EPS)0.56元,10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2億、稅前純損0.44億、每股虧損0.1元。
累計至今,元晶將是今年第9家掛牌的國內上市公司,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設立於民國99年6月24日,主要業務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畫設計、裝置、維運服務。
元晶103年營業收入62億、稅前純益1.54億、每股稅後盈餘(EPS)0.56元,10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2億、稅前純損0.44億、每股虧損0.1元。
興櫃太陽能廠元晶(6443)昨(23)日公布轉上市每股承銷價格為13.5元,預計10月1日掛牌。
元晶先前詢圈程序一度遭遇困難,考量近期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申請延長股票上市掛牌買賣期限及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募集期間。
元晶配合初次上市前公開承銷,辦理現金增資發行共3萬6,540張。近日元晶完成詢圈程序,這次現金增資價格依詢價圈購結果,並與承銷商共同議定,承銷價格訂為每股13.5元,合計募集資金約為4.93億元。
元晶先前詢圈程序一度遭遇困難,考量近期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申請延長股票上市掛牌買賣期限及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募集期間。
元晶配合初次上市前公開承銷,辦理現金增資發行共3萬6,540張。近日元晶完成詢圈程序,這次現金增資價格依詢價圈購結果,並與承銷商共同議定,承銷價格訂為每股13.5元,合計募集資金約為4.93億元。
太陽能產業又將有上市櫃新兵報到,太陽能廠元晶(6443)預定於10月1日上市掛牌,昨(17)日開始詢圈程序,據了解,每股詢圈價約在13.5至14元之間。
元晶將於今日開始申購,詢圈與申購於9月22日截止,後續預定於10月1日掛牌。在掛牌前,元晶也將於9月30日先簽訂20.7億元聯貸案,由彰銀主辦,用途主要是借新還舊及充實營運資金。
目前太陽能市況正好,元晶第3季有機會轉虧為盈,8月營收達7.03億元,創歷史新高。外界認為,元晶優勢在於沒有長約料源包袱,生產成本較低,且既有廠房空間充足,該公司現有電池產能為700MW(百萬瓦),若市場與財務情況配合,可擴增至1GW(10億瓦)以上。
元晶將於今日開始申購,詢圈與申購於9月22日截止,後續預定於10月1日掛牌。在掛牌前,元晶也將於9月30日先簽訂20.7億元聯貸案,由彰銀主辦,用途主要是借新還舊及充實營運資金。
目前太陽能市況正好,元晶第3季有機會轉虧為盈,8月營收達7.03億元,創歷史新高。外界認為,元晶優勢在於沒有長約料源包袱,生產成本較低,且既有廠房空間充足,該公司現有電池產能為700MW(百萬瓦),若市場與財務情況配合,可擴增至1GW(10億瓦)以上。
之前受到股災波及,元晶(6443)及氣立(4555)相繼申請延後上市掛牌,但近期將相繼展開IPO現金增資承銷作業。
其中,元晶原計畫於8月31日上市掛牌,但當時因市場參與詢價圈購數量過低,致取消承銷作業,近日IPO案捲土重來,將於10月2日上市;另氣立原向證交所呈報擬於9月29日上市,後來也延後至11月6日。
其中,元晶將承銷價由原暫訂16元下修至14元,氣立恐也面臨原暫訂90元向下修正的命運。
在F股上市方面,證交所表示,到年底前將是F股上市密集期,據統計,F-永新IPO上市現金增資案已於8月26日自動申報生效,預計最快可望於11月間上市。
此外,F-佐登申報首次辦理股票公開發行暨初次上市前公開銷售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依「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相關規定,自昨天起申報生效。
下周三(23日)還有F-材料上市IPO現增案可望自動申報生效。
根據證交所網站公告,F-永新、F-佐登及F-材料等3家公司,IPO現增暫訂價格各為85元、68元及72元等,但未來實際承銷價格還是要等到公開詢價圈購完成後才能定價,屆時市況將是影響股票IPO的重要關鍵。
其中,元晶原計畫於8月31日上市掛牌,但當時因市場參與詢價圈購數量過低,致取消承銷作業,近日IPO案捲土重來,將於10月2日上市;另氣立原向證交所呈報擬於9月29日上市,後來也延後至11月6日。
其中,元晶將承銷價由原暫訂16元下修至14元,氣立恐也面臨原暫訂90元向下修正的命運。
在F股上市方面,證交所表示,到年底前將是F股上市密集期,據統計,F-永新IPO上市現金增資案已於8月26日自動申報生效,預計最快可望於11月間上市。
此外,F-佐登申報首次辦理股票公開發行暨初次上市前公開銷售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依「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相關規定,自昨天起申報生效。
下周三(23日)還有F-材料上市IPO現增案可望自動申報生效。
根據證交所網站公告,F-永新、F-佐登及F-材料等3家公司,IPO現增暫訂價格各為85元、68元及72元等,但未來實際承銷價格還是要等到公開詢價圈購完成後才能定價,屆時市況將是影響股票IPO的重要關鍵。
太陽能廠元晶(6443)8月營收7.03億元,創新高,法人預期,該公司9月營收仍可維持高檔。該公司昨(9)日公布將籌組20.7億元聯貸案,預定本月底完成簽約,並預定於10月1日由興櫃轉上市。
元晶8月營收月增0.7%,年增48.53%;前八月營收46.14億元,年增11.1%。
元晶8月營收月增0.7%,年增48.53%;前八月營收46.14億元,年增11.1%。
台股下半年以來股災,衍生包含撤銷現金增資案、現增價格調降、延長現增繳款期、撤回上櫃申請及掛牌時間延後等4大連鎖衝擊浮現,繼周二(1日)晚間麻辣鍋連鎖餐飲老四川(2741)宣布撤回上櫃申請案後,周三(2日)又有瑞智(4532)宣布撤銷5億元現金增資案。
台股從4月底萬點關卡,接連受到科技股基本面欠佳、希臘債務、GDP下修、陸股及歐美股市下挫波動等因素影響,連續4個月大跌,8月21日跌破8,000點與10年線,8月24日盤中還創7.5%台股史上最大跌幅;所幸在國安基金進場及逾百家上市櫃庫藏股大軍進場,支撐行情反彈;但9月首兩日歐美陸等國際股市再掀波波瀾,台股也再度面臨考驗。
受到下半年行情大幅下挫,除讓8月爆增161家上市櫃實施庫藏股護盤外,還衍生多個負面向,包含:撤銷現金增資案(瑞智及上緯)、調降現增認購價(銳捷)、撤回上櫃申請案(老四川、國碳科、易發)、延後掛牌(元晶)。
瑞智原先在6月22日宣布辦理5億元現增、認購價24元(預計募集12億元資金),8月20日曾宣布延長現增案募集時間到11月28日,但周三宣布逕行撤銷現增案。更早的上緯原先辦理0.35億元,認購價247元,7月10日調降為220元及延長繳款期,但仍在8月19日宣布撤銷現增案。至於銳捷也在現增認購價由90元大幅調降為65元,才完成0.64億元現增案募集。
IPO申請案也受到行情重挫影響,知名麻辣鍋連鎖店老四川周二宣布撤回上櫃申請案,而國碳科及易發兩公司也各在8月21日與8月6日宣布撤回上櫃案;至於太陽能廠元晶受到詢價圈購失敗影響,原先規劃8月31日新上市也因而被迫延後。
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表示,受到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以及景氣轉弱,上市櫃公司今年初規劃辦理現增籌措資金,以支應擴產設備計畫,受到影響,尤其是下半年台股崩跌衝擊股價下挫,也影響現增認購價調降,因此不少公司放棄現增案,改以自有資金且縮減營運擴充規模,也避免因低認購價帶來現增案效益不如預期,還會影響每股獲利遭到稀釋。
台股從4月底萬點關卡,接連受到科技股基本面欠佳、希臘債務、GDP下修、陸股及歐美股市下挫波動等因素影響,連續4個月大跌,8月21日跌破8,000點與10年線,8月24日盤中還創7.5%台股史上最大跌幅;所幸在國安基金進場及逾百家上市櫃庫藏股大軍進場,支撐行情反彈;但9月首兩日歐美陸等國際股市再掀波波瀾,台股也再度面臨考驗。
受到下半年行情大幅下挫,除讓8月爆增161家上市櫃實施庫藏股護盤外,還衍生多個負面向,包含:撤銷現金增資案(瑞智及上緯)、調降現增認購價(銳捷)、撤回上櫃申請案(老四川、國碳科、易發)、延後掛牌(元晶)。
瑞智原先在6月22日宣布辦理5億元現增、認購價24元(預計募集12億元資金),8月20日曾宣布延長現增案募集時間到11月28日,但周三宣布逕行撤銷現增案。更早的上緯原先辦理0.35億元,認購價247元,7月10日調降為220元及延長繳款期,但仍在8月19日宣布撤銷現增案。至於銳捷也在現增認購價由90元大幅調降為65元,才完成0.64億元現增案募集。
IPO申請案也受到行情重挫影響,知名麻辣鍋連鎖店老四川周二宣布撤回上櫃申請案,而國碳科及易發兩公司也各在8月21日與8月6日宣布撤回上櫃案;至於太陽能廠元晶受到詢價圈購失敗影響,原先規劃8月31日新上市也因而被迫延後。
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表示,受到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以及景氣轉弱,上市櫃公司今年初規劃辦理現增籌措資金,以支應擴產設備計畫,受到影響,尤其是下半年台股崩跌衝擊股價下挫,也影響現增認購價調降,因此不少公司放棄現增案,改以自有資金且縮減營運擴充規模,也避免因低認購價帶來現增案效益不如預期,還會影響每股獲利遭到稀釋。
太陽能廠元晶(6443)原訂8月底掛牌,因故延期,將再次進行詢圈。據了解,每股詢圈價格可能從上次的14至16元,降為12.5元至14.5元,以吸引投資人青睞,並暫定10月1日掛牌,約比原訂日期延後一個月。
元晶原本預定於8月31日掛牌上市,不過受到大環境股災影響,詢圈程序未能完成。
元晶表示,如今股市較為回穩,太陽能產業也保持不錯的狀況。元晶昨(2)日興櫃參考價下跌0.08元,收在17.6元。
元晶原本預定於8月31日掛牌上市,不過受到大環境股災影響,詢圈程序未能完成。
元晶表示,如今股市較為回穩,太陽能產業也保持不錯的狀況。元晶昨(2)日興櫃參考價下跌0.08元,收在17.6元。
因應近期全球陷入股災,太陽能類股新兵元晶太陽能科技(6443),掛牌上市日期由原定8月31日延至9月23日。
元晶國內第5大、全球第17大的太陽能電池廠,目前太陽能電池年產量700MW、模組45MW,未來以躋進全球前十大廠為目標,預估2017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到1,500MW,模組產能達500MW。
元晶資本額31.5億元,員工840人,生產基地位於新竹工業區,廠房佔地6,500坪,總樓坪面積22,000坪,目前稼動率逾100%。除預估2017年電池產能達到1.5GW,運轉售電電站明年亦將超過100座,總設置量達10MW。在毛利率、營利率等各項獲利指標,元晶表現相對優異。
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2010年創立,2011年下半年建廠完成,2012年第1季末開始量產,從2013年5月開始單月獲利。2014年全年銷貨毛利率為9.41%、營業淨利率接近4%、稅前淨利率為2.75%、淨值報酬率為6.10%、總資產報酬率為3.55%,表現居太陽電池廠商前段班。(翁永全)
元晶國內第5大、全球第17大的太陽能電池廠,目前太陽能電池年產量700MW、模組45MW,未來以躋進全球前十大廠為目標,預估2017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到1,500MW,模組產能達500MW。
元晶資本額31.5億元,員工840人,生產基地位於新竹工業區,廠房佔地6,500坪,總樓坪面積22,000坪,目前稼動率逾100%。除預估2017年電池產能達到1.5GW,運轉售電電站明年亦將超過100座,總設置量達10MW。在毛利率、營利率等各項獲利指標,元晶表現相對優異。
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2010年創立,2011年下半年建廠完成,2012年第1季末開始量產,從2013年5月開始單月獲利。2014年全年銷貨毛利率為9.41%、營業淨利率接近4%、稅前淨利率為2.75%、淨值報酬率為6.10%、總資產報酬率為3.55%,表現居太陽電池廠商前段班。(翁永全)
太陽能股元晶(6443)原預計於8月31日(下周一)上市掛牌,掛牌價暫訂16元,惟因近日適逢台股股災股價重挫,參與詢圈投資人意願大降,合格圈購單累計數量未達提交詢價圈購之承銷數量,無法如期於昨(24)日訂價,因而宣告擇日重新辦理承銷。
負責主辦承銷的第一金證券昨日指出,造成元晶昨日取消詢圈,無法完成訂價的原因並非價格問題,而是因近日市場整體價格大跌,投資人申購縮手,經過與元晶討論後,決定延後上市,可能會申請延長1次(3個月)上市,預計最晚可延至今年12月中下旬。
元晶昨日股價收在17.5元,下跌7.41%,與上市初步訂定價格16元仍有套利空間,不過,昨日宣告詢圈失敗。原預計8月31日上市,承銷價暫訂16元,也將被迫延後。
證交所昨日表示,元晶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依規定,元晶上市契約於6月24日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依規定需在3個月內上市,即9月23日以前要上市,若來不及上市,可再延長1次,第一金證券昨日表示,元晶最晚會在12月中下旬上市。
第一金證券公告表示,元晶太陽能科技公司初次上市案,因合格圈購單累計數量未達該次提交詢價圈購承銷數量,無法於8月24日完成訂價,因而,取消本次承銷作業,另再擇日重新辦理承銷。
元晶申請上市資本額31.53億元,董事長廖國榮、總經理謝鎮洋,101年每股稅後虧損1.89元,102年每股稅後盈餘為0.89元、103年EPS為0.56元,104年上半年再度呈現虧損0.1元。
近期台股跌跌不休,從8月以來新上市股或現增承銷股,均面臨嚴重承銷價格保衛戰,多數甚至都跌破承銷價,例如已完成增資的智伸科、萬洲、友威、潤泰新及佳醫等都摜破承銷價,且市價偏離承銷價格好幾成,瑞智昨日收20.15元,也跌破暫訂承銷價24元,因而決定將募集時間延長至11月28日止。
負責主辦承銷的第一金證券昨日指出,造成元晶昨日取消詢圈,無法完成訂價的原因並非價格問題,而是因近日市場整體價格大跌,投資人申購縮手,經過與元晶討論後,決定延後上市,可能會申請延長1次(3個月)上市,預計最晚可延至今年12月中下旬。
元晶昨日股價收在17.5元,下跌7.41%,與上市初步訂定價格16元仍有套利空間,不過,昨日宣告詢圈失敗。原預計8月31日上市,承銷價暫訂16元,也將被迫延後。
證交所昨日表示,元晶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依規定,元晶上市契約於6月24日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依規定需在3個月內上市,即9月23日以前要上市,若來不及上市,可再延長1次,第一金證券昨日表示,元晶最晚會在12月中下旬上市。
第一金證券公告表示,元晶太陽能科技公司初次上市案,因合格圈購單累計數量未達該次提交詢價圈購承銷數量,無法於8月24日完成訂價,因而,取消本次承銷作業,另再擇日重新辦理承銷。
元晶申請上市資本額31.53億元,董事長廖國榮、總經理謝鎮洋,101年每股稅後虧損1.89元,102年每股稅後盈餘為0.89元、103年EPS為0.56元,104年上半年再度呈現虧損0.1元。
近期台股跌跌不休,從8月以來新上市股或現增承銷股,均面臨嚴重承銷價格保衛戰,多數甚至都跌破承銷價,例如已完成增資的智伸科、萬洲、友威、潤泰新及佳醫等都摜破承銷價,且市價偏離承銷價格好幾成,瑞智昨日收20.15元,也跌破暫訂承銷價24元,因而決定將募集時間延長至11月28日止。
太陽能廠元晶(6443)即將於8月31日掛牌上市,由於券商建議的詢圈價格區間為14至16元,外界預期,該公司承銷價可能落在15元左右。
元晶上半年每股淨損0.1元,其中第2季每股淨損0.22元,不過,受惠於近期電池價格走揚,7月營收6.98億元創歷史新高,且單月轉盈,8月產品價格繼續提升,法人預估,該公司第3季有望轉為獲利,全年也有機會轉盈。
目前元晶電池產能為700MW(百萬瓦),已滿載運轉,其中,約有120MW可生產局部背鈍化(PERC)高效電池,該公司預計明年啟動擴產計畫,從明年第1季起陸續安裝設備,帶動業績成長。
至於電站業務方面,元晶到去年底累計裝設量為4.5MW,預計今年底併網售電量可增為8至9MW,明年上半超過10MW。元晶子公司厚聚近期已取得台東縣第二期公有房舍太陽能發電設備標租計畫約3MW規模,將在公有房舍屋頂安裝太陽能板。
元晶上半年每股淨損0.1元,其中第2季每股淨損0.22元,不過,受惠於近期電池價格走揚,7月營收6.98億元創歷史新高,且單月轉盈,8月產品價格繼續提升,法人預估,該公司第3季有望轉為獲利,全年也有機會轉盈。
目前元晶電池產能為700MW(百萬瓦),已滿載運轉,其中,約有120MW可生產局部背鈍化(PERC)高效電池,該公司預計明年啟動擴產計畫,從明年第1季起陸續安裝設備,帶動業績成長。
至於電站業務方面,元晶到去年底累計裝設量為4.5MW,預計今年底併網售電量可增為8至9MW,明年上半超過10MW。元晶子公司厚聚近期已取得台東縣第二期公有房舍太陽能發電設備標租計畫約3MW規模,將在公有房舍屋頂安裝太陽能板。
本月底將上市的太陽能電池新兵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表示,上半年每股雖小虧0.1元,但隨太陽能電池價格調漲及需求回溫,7月單月轉盈,8月毛利率站上二位數,9月醞釀再漲價,本季可望獲利。
廖國榮強調,元晶在太陽能產業是後進廠商,但將挾設備新穎、自動化和高效電池比率高於同業,加上沒有長約矽晶圓包袱、優越的管理能力等優勢,三年內電池產能將由目前700MW(百萬瓦)倍增到1.5GW(10億瓦),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
元晶預定8月31日以每股15元至16元掛牌上市,目前是國內第五大太陽能電池廠,全球排名第17名。以下是專訪紀要:
美日荷設點 明年收效
問:元晶首季是少數獲利的太陽能電池廠,但第2季為何陷入虧損?第3季展望及未來的產能規劃?
答: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都虧錢,主因美國對台灣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由於第2季太陽能電池價格跌到谷底,元晶單季每股虧損0.22元,上半年稅後虧損3,000多萬元,每股虧損0.1元,但上半年毛利率仍為正數5.66%。
7月隨電池價格回升,元晶單月已轉盈,8月毛利率回到二位數,公司計劃9月調漲電池售價,目前稼動率已逾100%。
整體來看,下半年各家電池比較容易獲利,元晶也是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明年會比今年更好。
元晶目前擁有電池700MW、太陽能模組45MW年產能,預計年底電池產能提高到800MW,到2017年產能可達1.5GW 。
元晶去年電池總銷售量535MW,主要是銷往中國大陸與日本,占比約三成,歐洲則占二成。
為打開產品下游市場出海口,元晶今年在日本東京、荷蘭鹿特丹及美國洛杉磯設立銷售據點,明年應可顯現初步成效。
在產品部分,元晶旗下E Cell產品為主力產品,可達PID Free,單晶效率可逾19.3%,多晶可達18.3%;更高效率的產品V Cell目前已出貨,單晶轉換效率可逾21%,多晶效率逾19.3%。
元晶也發展電場事業,元晶及子公司厚聚在國內已有48座運轉售電的太陽能電站,今年在台中、台東、屏東、嘉義標到新案,預估明年售電電站達100座,總設置容量10MW,厚聚未來也會朝Yield Co.方向發展。
陸淘汰產能 訂單回籠
問:為何看好明年太陽能景氣?
答:這個產業10年來像坐雲霄飛車,非常刺激,產業起伏大,關鍵在於供應面問題,10年來除2011和2012年因歐債危機,成長降到很低,其餘每年都維持二位數成長。
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虧錢,主因美對台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但下半年隨大陸限制不再對高轉換率電池模組廠提供融資,有助加速大陸近三成無效產能淘汰或退出市場,也讓台廠的高效電池抬頭,訂單明顯回溫。
此外,新建太陽能廠需耗時一年半年,近幾年除南韓及美國少數新建外,未有大幅擴建案,預估2016年底前,供給面增加有限,需求會推升,尤其大陸、日本及美國需求持續成長,各家預估明年太陽能裝置需求將逾50GW,讓明年太陽能產業環境更優於今年。
問:元晶是上市新兵,有何優勢?
答:元晶因為成立較其他同業晚,所以沒有不合理、高價的長期料源合約負擔,目前矽晶圓供貨合約只與大陸矽晶圓龍頭廠保利協鑫(GCL)及國碩簽定合約,主要是確保矽晶圓供貨量,但是價格則是隨提貨時價格而定。
元晶相對於其他太陽能電池廠擁有優勢,在生產部分,元晶新竹廠房是類晶圓廠規格,生產成本低且機台平均使用三年,自動化程度逾97%,以四柵線(4 bus bar)電池可封成的260~265瓦高效太陽能模組看,電池總產能約90%可達到此水準,一般台系電池大廠僅70%至80%。
此外,元晶也與俄商及杜邦合作導入HIT製程實驗機台,研發轉換效率可達22%以上的N Type高效能小面積電池,為國內「唯二」介入HIT電池的廠商;但此新技術處於萌芽階段,短期仍難看到成效。
廖國榮強調,元晶在太陽能產業是後進廠商,但將挾設備新穎、自動化和高效電池比率高於同業,加上沒有長約矽晶圓包袱、優越的管理能力等優勢,三年內電池產能將由目前700MW(百萬瓦)倍增到1.5GW(10億瓦),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
元晶預定8月31日以每股15元至16元掛牌上市,目前是國內第五大太陽能電池廠,全球排名第17名。以下是專訪紀要:
美日荷設點 明年收效
問:元晶首季是少數獲利的太陽能電池廠,但第2季為何陷入虧損?第3季展望及未來的產能規劃?
答: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都虧錢,主因美國對台灣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由於第2季太陽能電池價格跌到谷底,元晶單季每股虧損0.22元,上半年稅後虧損3,000多萬元,每股虧損0.1元,但上半年毛利率仍為正數5.66%。
7月隨電池價格回升,元晶單月已轉盈,8月毛利率回到二位數,公司計劃9月調漲電池售價,目前稼動率已逾100%。
整體來看,下半年各家電池比較容易獲利,元晶也是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明年會比今年更好。
元晶目前擁有電池700MW、太陽能模組45MW年產能,預計年底電池產能提高到800MW,到2017年產能可達1.5GW 。
元晶去年電池總銷售量535MW,主要是銷往中國大陸與日本,占比約三成,歐洲則占二成。
為打開產品下游市場出海口,元晶今年在日本東京、荷蘭鹿特丹及美國洛杉磯設立銷售據點,明年應可顯現初步成效。
在產品部分,元晶旗下E Cell產品為主力產品,可達PID Free,單晶效率可逾19.3%,多晶可達18.3%;更高效率的產品V Cell目前已出貨,單晶轉換效率可逾21%,多晶效率逾19.3%。
元晶也發展電場事業,元晶及子公司厚聚在國內已有48座運轉售電的太陽能電站,今年在台中、台東、屏東、嘉義標到新案,預估明年售電電站達100座,總設置容量10MW,厚聚未來也會朝Yield Co.方向發展。
陸淘汰產能 訂單回籠
問:為何看好明年太陽能景氣?
答:這個產業10年來像坐雲霄飛車,非常刺激,產業起伏大,關鍵在於供應面問題,10年來除2011和2012年因歐債危機,成長降到很低,其餘每年都維持二位數成長。
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虧錢,主因美對台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但下半年隨大陸限制不再對高轉換率電池模組廠提供融資,有助加速大陸近三成無效產能淘汰或退出市場,也讓台廠的高效電池抬頭,訂單明顯回溫。
此外,新建太陽能廠需耗時一年半年,近幾年除南韓及美國少數新建外,未有大幅擴建案,預估2016年底前,供給面增加有限,需求會推升,尤其大陸、日本及美國需求持續成長,各家預估明年太陽能裝置需求將逾50GW,讓明年太陽能產業環境更優於今年。
問:元晶是上市新兵,有何優勢?
答:元晶因為成立較其他同業晚,所以沒有不合理、高價的長期料源合約負擔,目前矽晶圓供貨合約只與大陸矽晶圓龍頭廠保利協鑫(GCL)及國碩簽定合約,主要是確保矽晶圓供貨量,但是價格則是隨提貨時價格而定。
元晶相對於其他太陽能電池廠擁有優勢,在生產部分,元晶新竹廠房是類晶圓廠規格,生產成本低且機台平均使用三年,自動化程度逾97%,以四柵線(4 bus bar)電池可封成的260~265瓦高效太陽能模組看,電池總產能約90%可達到此水準,一般台系電池大廠僅70%至80%。
此外,元晶也與俄商及杜邦合作導入HIT製程實驗機台,研發轉換效率可達22%以上的N Type高效能小面積電池,為國內「唯二」介入HIT電池的廠商;但此新技術處於萌芽階段,短期仍難看到成效。
太陽能廠元晶預計在8月底掛牌上市,分析師指出,目前元晶主要營運的產品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模組、太陽能電廠;其中太陽能電池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去年營收占比高達98.71%。
分析師指出,元晶算是太陽能電池廠的模範生,包括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盈餘獲利率等,在同業中都排名第一;在轉換效率方面,目前多晶電池轉換效率平均水準在17.5%至17.8%間,元晶達17.8%;在單晶矽電池部分,目前台廠平均水準約18.6%至19.5%之間,元晶則是20.3%。
良率方面,目前台廠良率在97%至98%之間,元晶則優於98%。
以今年業績來看,預估全年營收可由去年的62億元成長至69.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54元。
分析師指出,元晶算是太陽能電池廠的模範生,包括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盈餘獲利率等,在同業中都排名第一;在轉換效率方面,目前多晶電池轉換效率平均水準在17.5%至17.8%間,元晶達17.8%;在單晶矽電池部分,目前台廠平均水準約18.6%至19.5%之間,元晶則是20.3%。
良率方面,目前台廠良率在97%至98%之間,元晶則優於98%。
以今年業績來看,預估全年營收可由去年的62億元成長至69.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54元。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堅信太陽能遠景才剛起步,就像42公里的馬拉松賽跑才跑5公里,產業未來甚具前景,關鍵就在於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達到市電同價為期不遠,而且全球暖化,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關切的議題。
廖國榮為前昱晶創辦人之一,曾任昱晶總經理,後因經營理念不合,另行創立元晶。目前元晶股本31.5億元,員工840人,是太陽能電池廠上市新兵。
廖國榮早期曾任花旗銀行經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台育證券總經理、震旦行總經理、互盛董事長,有豐富的行銷和財務歷練,是財務和行銷的高手。
廖國榮由金融業跨入太陽能滿10年,他形容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就像坐雲宵飛車,相當刺激,但他看好這個產業像跑馬拉松,現在才跑5公里,才剛起步。
他強調,太陽能是節淨能源,隨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未來取代其他燃煤或燃油發電的腳步拉近,而且全球節能減碳的議題持續發酵,全球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要再能源選項,推升太陽能裝置求逐年成長。
不過,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目前仍有幾項隱憂,包括出口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台灣有七成太陽能產出大多銷往大陸,且各家規模太集中在電池,無法與一條龍式的大陸廠抗衡,進而缺乏議價能力。
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降低對大陸出口,強化產業一條龍的模式;其次是進行合併,電池廠由現在的七至八家合併成三至四家,讓規模足以和大陸業者相抗衡,並強化議價能力。不過他個人傾向第一個方向是較有利而可行。
廖國榮為前昱晶創辦人之一,曾任昱晶總經理,後因經營理念不合,另行創立元晶。目前元晶股本31.5億元,員工840人,是太陽能電池廠上市新兵。
廖國榮早期曾任花旗銀行經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台育證券總經理、震旦行總經理、互盛董事長,有豐富的行銷和財務歷練,是財務和行銷的高手。
廖國榮由金融業跨入太陽能滿10年,他形容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就像坐雲宵飛車,相當刺激,但他看好這個產業像跑馬拉松,現在才跑5公里,才剛起步。
他強調,太陽能是節淨能源,隨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未來取代其他燃煤或燃油發電的腳步拉近,而且全球節能減碳的議題持續發酵,全球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要再能源選項,推升太陽能裝置求逐年成長。
不過,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目前仍有幾項隱憂,包括出口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台灣有七成太陽能產出大多銷往大陸,且各家規模太集中在電池,無法與一條龍式的大陸廠抗衡,進而缺乏議價能力。
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降低對大陸出口,強化產業一條龍的模式;其次是進行合併,電池廠由現在的七至八家合併成三至四家,讓規模足以和大陸業者相抗衡,並強化議價能力。不過他個人傾向第一個方向是較有利而可行。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