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晶太陽能科技(上)公司新聞
被列為「四大慘業」之一的太陽能族群,自從2011年之後就沒有新血加入,而由前昱晶創辦人之一廖國榮所主導的元晶(6443),總算將於本月31日掛牌上市,成為最新成員。廖國榮昨(10)日表示,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產能為700MW,目標是在明年底至後年初拉高到1.5GW,期許未來營運要由「小而美成長到大而美」。
元晶今年第一季EPS為0.11元,是台系電池廠當中「唯二」還能獲利的公司。但因為電池報價在5月份跌落谷底,所有的電池廠在第二季都難逃虧損,元晶也不例外,單季虧損約6,800萬元,累計上半年則是小虧3,200萬元、每股淨損0.1元,唯「災情」在太陽能族群當中相對輕微。
元晶7月份營收6.9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廖國榮表示,自結7月份已重回獲利局面,預期8月份在報價上揚之下,獲利空間還可拉高。他強調,在台系的太陽能電池廠當中,元晶的單一廠區規模最大,龐大的樓層面積方便於調配和去瓶頸,加上成立時間較晚、設備最新,使得效率也最高,也是該公司獲利較佳的關鍵。
元晶除了擁有700MW的電池產能之外,模組也有45MW,目前在台灣已經有48座運轉中的太陽能電站,今年又陸續在台中、屏東等地標到新案,預估到明年的電站數目將可突破100座、總裝置量達10MW。
展望太陽能產業,廖國榮指出,太陽能近年來的景氣有如雲霄飛車,但問題面都出在供給端,而非需求端。他指出,中國大陸廠前幾年大量擴產,需求端則持續向上,估今年全球可達50GW。
元晶今年第一季EPS為0.11元,是台系電池廠當中「唯二」還能獲利的公司。但因為電池報價在5月份跌落谷底,所有的電池廠在第二季都難逃虧損,元晶也不例外,單季虧損約6,800萬元,累計上半年則是小虧3,200萬元、每股淨損0.1元,唯「災情」在太陽能族群當中相對輕微。
元晶7月份營收6.9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廖國榮表示,自結7月份已重回獲利局面,預期8月份在報價上揚之下,獲利空間還可拉高。他強調,在台系的太陽能電池廠當中,元晶的單一廠區規模最大,龐大的樓層面積方便於調配和去瓶頸,加上成立時間較晚、設備最新,使得效率也最高,也是該公司獲利較佳的關鍵。
元晶除了擁有700MW的電池產能之外,模組也有45MW,目前在台灣已經有48座運轉中的太陽能電站,今年又陸續在台中、屏東等地標到新案,預估到明年的電站數目將可突破100座、總裝置量達10MW。
展望太陽能產業,廖國榮指出,太陽能近年來的景氣有如雲霄飛車,但問題面都出在供給端,而非需求端。他指出,中國大陸廠前幾年大量擴產,需求端則持續向上,估今年全球可達50GW。
太陽能電池廠元晶(6443)董事長廖國榮昨(10)日表示,下半年電池市況好轉,元晶持續調漲售價,並擴增產能因應需求,7月已單月轉虧為盈,8月毛利率更重返二位數,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好,明年也會比今年更好。
元晶是太陽能上市新兵,預計8月31日以每股15.5元掛牌上市,該公司第2季每股淨損0.22元,上半每股淨損0.1元,昨天舉行上市前記者會。
廖國榮表示,他於2005年投入太陽能產業,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但他強調,太陽能產業起伏大,關鍵在供應面的問題,這10年來市場需求除了2011、2012年因歐債危機,成長降到非常低之外,其餘每年維持二位數成長。
廖國榮強調,由於新建太陽能廠需耗時一年半載,近幾年來,除了南韓及美國少數新建產能之外,未有大幅擴建案,因此預估到2016年底前,供給面增加有限,但需求卻持續推升,尤其大陸、日本及美國,需求持續成長,各家預估明年太陽能裝置需求將逾50GW(10億瓦),讓明年太陽能產業環境更優於今年。
他認為,太陽能業像是跑42公里的馬拉松,現在才跑不到5公里,處剛開始的階段,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都虧錢,主因美國對台灣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下半年隨大陸限制不再對高轉換率電池模組廠提供融資,有助加速當地近三成的無效產能被迫淘汰或退出市場,也讓台灣製造的高效電池抬頭,訂單明顯回溫。
廖國榮強調,元晶第2季雖然落入虧損,但7月隨電池價格回升,單月已轉虧為盈,8月毛利率更回到二位數,公司計劃9月再調漲電池售價,整體來看,下半年電池廠比較容易獲利,元晶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明年比今年更好。
元晶財務長兼發言人林達三指出,元晶目前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為700MW(百萬瓦)、另有模組年產能45MW,預計今年底電池產能先提高到800MW,並在2017年產能達到1.5GW,將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
元電也透過持股逾五成的厚聚能源,在國內已擁有48座運轉售電的太陽能電站,今年陸續在台中、嘉義、台東、屏東標得新案,估到明年運轉售電的電站數量可超過100座,總設置量達10MW;厚聚已規劃朝Yield Co.方向發展。
元晶是太陽能上市新兵,預計8月31日以每股15.5元掛牌上市,該公司第2季每股淨損0.22元,上半每股淨損0.1元,昨天舉行上市前記者會。
廖國榮表示,他於2005年投入太陽能產業,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但他強調,太陽能產業起伏大,關鍵在供應面的問題,這10年來市場需求除了2011、2012年因歐債危機,成長降到非常低之外,其餘每年維持二位數成長。
廖國榮強調,由於新建太陽能廠需耗時一年半載,近幾年來,除了南韓及美國少數新建產能之外,未有大幅擴建案,因此預估到2016年底前,供給面增加有限,但需求卻持續推升,尤其大陸、日本及美國,需求持續成長,各家預估明年太陽能裝置需求將逾50GW(10億瓦),讓明年太陽能產業環境更優於今年。
他認為,太陽能業像是跑42公里的馬拉松,現在才跑不到5公里,處剛開始的階段,今年上半年各家電池廠都虧錢,主因美國對台灣新雙反及電池價格處於挨打局面,下半年隨大陸限制不再對高轉換率電池模組廠提供融資,有助加速當地近三成的無效產能被迫淘汰或退出市場,也讓台灣製造的高效電池抬頭,訂單明顯回溫。
廖國榮強調,元晶第2季雖然落入虧損,但7月隨電池價格回升,單月已轉虧為盈,8月毛利率更回到二位數,公司計劃9月再調漲電池售價,整體來看,下半年電池廠比較容易獲利,元晶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明年比今年更好。
元晶財務長兼發言人林達三指出,元晶目前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為700MW(百萬瓦)、另有模組年產能45MW,預計今年底電池產能先提高到800MW,並在2017年產能達到1.5GW,將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廠。
元電也透過持股逾五成的厚聚能源,在國內已擁有48座運轉售電的太陽能電站,今年陸續在台中、嘉義、台東、屏東標得新案,估到明年運轉售電的電站數量可超過100座,總設置量達10MW;厚聚已規劃朝Yield Co.方向發展。
下半年進入上市掛牌旺季,證交所表示,京鼎(3413)、元晶(6443)及智伸科(4551)等將於近期加入上市生力軍,其中京鼎可望下周二(28日)上市交易,掛牌價暫訂60元;9月以後將進入上市密集期,估計到年底前將有12家公司上市掛牌交易。
今年上半年已有9家公司上市,7月則有潤泰材及光紅建聖等2家公司上市,合計已有11家上市新兵。證交所統計,今年6月台灣資本市場籌資金額251億元,累計達2,093億元,下半年籌資將會更旺。
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制度健全且資金充沛,多元化籌資工具供企業依自身需求運用,主要籌資工具以現金增資(SPO)、普通公司債(CB)及可轉換公司債(ECB)居多,6月包括鴻海、東元電機、益航及友訊科技等國內上市公司,均參與籌資。
證交所為推動優質企業前進資本市場,持續辦理相關座談會,累計已有融程電訊、寶一科技、日友環保、德淵企業、潤泰精材及光紅建聖等6家國內上市新星加入,另也有F-訊芯、F-康友、F-聯德、F-GIS及F-百達等5家外國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
近期預計有京鼎、元晶及智伸科等3家新上市公司掛牌,其中鴻海集團持股18.13%設備廠京鼎預計28日掛牌上市,每股承銷價暫訂60元,京鼎第1季每股稅後盈餘(EPS)1.31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92元。
目前申請上市的公司有櫃轉市的F-泰鼎,以及預計明日證交所董事會審議的有F-波力、F-永新、立積及氣立等4家,另還有大國鋼、台數科、F-材料及F-力達等尚在證交所內審中,將擇期審議。
證交所強調,今年下半年申請初次上市的企業也將陸續送件,資本市場持續展現活力,帶動經濟成長。
今年上半年已有9家公司上市,7月則有潤泰材及光紅建聖等2家公司上市,合計已有11家上市新兵。證交所統計,今年6月台灣資本市場籌資金額251億元,累計達2,093億元,下半年籌資將會更旺。
證交所表示,台灣資本市場制度健全且資金充沛,多元化籌資工具供企業依自身需求運用,主要籌資工具以現金增資(SPO)、普通公司債(CB)及可轉換公司債(ECB)居多,6月包括鴻海、東元電機、益航及友訊科技等國內上市公司,均參與籌資。
證交所為推動優質企業前進資本市場,持續辦理相關座談會,累計已有融程電訊、寶一科技、日友環保、德淵企業、潤泰精材及光紅建聖等6家國內上市新星加入,另也有F-訊芯、F-康友、F-聯德、F-GIS及F-百達等5家外國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
近期預計有京鼎、元晶及智伸科等3家新上市公司掛牌,其中鴻海集團持股18.13%設備廠京鼎預計28日掛牌上市,每股承銷價暫訂60元,京鼎第1季每股稅後盈餘(EPS)1.31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92元。
目前申請上市的公司有櫃轉市的F-泰鼎,以及預計明日證交所董事會審議的有F-波力、F-永新、立積及氣立等4家,另還有大國鋼、台數科、F-材料及F-力達等尚在證交所內審中,將擇期審議。
證交所強調,今年下半年申請初次上市的企業也將陸續送件,資本市場持續展現活力,帶動經濟成長。
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昨(23)日指出,今年新上市公司家數估計有25∼30家,其中本土企業IPO掛牌約15∼20家,外國企業第一上市掛牌約10家,略多於去年本土及外國企業新上市掛牌總家數22家。
證交所昨日舉行董事會,通過元晶太陽能科技及智伸科技兩家公司股票上市案,及為簡化外資與證券商款項收付作業暨開戶文件,以增進市場效能並降低作業成本,修正相關公司營業細則及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準則等條文。
李述德指出,以台股掛牌家數、資本額等相關規模,上市櫃兩個市場合理的日成交值約1,300億∼1,500億元之間,有時候反映國內外利多空因素,成交量高於或低於該區間;他指出,證券市場主要扮演兩個核心功能,包含讓企業籌資便捷及投資大眾穩定安全投資,前年集中市場籌資規模約6千億元,去年約5,400億元,估計今年也可維持5千億元籌資規模。而台股去年獲利約1.6兆元,將發放約1兆元股息,將持續回流投資股市。
李述德5月中旬赴紐約、倫敦等國外參訪,他表示,台股相較於國際股市,資本市場價格合理,股票周轉率適合及有較高現金殖利率等,而台股已成立53年,相較於上海股市僅20幾年、新加坡股市約15年,台股是相對成熟;至於外界關注的台星通,雖然目前進度略微延後,但確定下半年會實現,後續的台日通,台英通等也繼續進行。
證交所將於今(24)日召開股東會,主要議案包括103年度營業及財務報告、監察人查核報告,並承認103年度決算表冊及盈餘分派案;另外,將討論以部分盈餘發行新股配發原股東及得為子公司保證,配合增修章程等相關議案。
證交所昨日舉行董事會,通過元晶太陽能科技及智伸科技兩家公司股票上市案,及為簡化外資與證券商款項收付作業暨開戶文件,以增進市場效能並降低作業成本,修正相關公司營業細則及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準則等條文。
李述德指出,以台股掛牌家數、資本額等相關規模,上市櫃兩個市場合理的日成交值約1,300億∼1,500億元之間,有時候反映國內外利多空因素,成交量高於或低於該區間;他指出,證券市場主要扮演兩個核心功能,包含讓企業籌資便捷及投資大眾穩定安全投資,前年集中市場籌資規模約6千億元,去年約5,400億元,估計今年也可維持5千億元籌資規模。而台股去年獲利約1.6兆元,將發放約1兆元股息,將持續回流投資股市。
李述德5月中旬赴紐約、倫敦等國外參訪,他表示,台股相較於國際股市,資本市場價格合理,股票周轉率適合及有較高現金殖利率等,而台股已成立53年,相較於上海股市僅20幾年、新加坡股市約15年,台股是相對成熟;至於外界關注的台星通,雖然目前進度略微延後,但確定下半年會實現,後續的台日通,台英通等也繼續進行。
證交所將於今(24)日召開股東會,主要議案包括103年度營業及財務報告、監察人查核報告,並承認103年度決算表冊及盈餘分派案;另外,將討論以部分盈餘發行新股配發原股東及得為子公司保證,配合增修章程等相關議案。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6464)昨日送件申請股票上市。今年至目前為止,共計有11家國內公司申請股票上市。
台數科負責人為簡森垣,公司實收資本額11.15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有線電視、寬頻上網、頻道出租、衛星電視台、電路出租等,產品100%內銷。
台數科上市主辦輔導券商為台新證券,103年稅前純益1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8.51元。
據證交所網站公布,今年以來共有光聖、潤泰材、元晶、台灣氣立、德淵、臺慶科、大國鋼、智伸科、立積科及昨日申請的台數科等11家申請上市,但臺慶科已於5月下旬自行撤件。
此外,元晶及立積科兩家公司則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申請時股本各只有3.15億元及4.39億元。
台數科負責人為簡森垣,公司實收資本額11.15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有線電視、寬頻上網、頻道出租、衛星電視台、電路出租等,產品100%內銷。
台數科上市主辦輔導券商為台新證券,103年稅前純益1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8.51元。
據證交所網站公布,今年以來共有光聖、潤泰材、元晶、台灣氣立、德淵、臺慶科、大國鋼、智伸科、立積科及昨日申請的台數科等11家申請上市,但臺慶科已於5月下旬自行撤件。
此外,元晶及立積科兩家公司則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市,申請時股本各只有3.15億元及4.39億元。
太陽能族群再添新兵。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廠元晶太陽能(6443)上周通過上市審議,預期第3季掛牌上市,法人估計,今年元晶營收應可挑戰70億元新高。
元晶去年營收63.73億元,年增近三成,但獲利年減36.3%,每股純益0.56元。今年首季營收16.96億元,年增11.9%,每股純益0.11元。相較於同業虧損情況,元晶是少數本業有獲利的太陽能廠。
法人認為,由於日本是元晶重要的銷售市場,但日本4月起是新的會計年度,拉貨潮於3月底暫告一段落,因此第2季拉貨力道放緩,需待下半年旺季再起。
為分散風險,元晶積極分散客戶,除了原有日本、中國兩大客戶來源,以及歐洲客戶外,本季起也增加新加坡與韓國客戶。
元晶目前電池產能約700MW(百萬瓦)至720MW,第2季產能利用率未能滿載,不過朝高價產品發展,逐步提高局部背鈍化(PERC)產品產出,現階段占比約一成。業界多看好下半年太陽能市場將由中國龐大內需驅動,電池價格可能從6月起會有反彈契機。
元晶去年營收63.73億元,年增近三成,但獲利年減36.3%,每股純益0.56元。今年首季營收16.96億元,年增11.9%,每股純益0.11元。相較於同業虧損情況,元晶是少數本業有獲利的太陽能廠。
法人認為,由於日本是元晶重要的銷售市場,但日本4月起是新的會計年度,拉貨潮於3月底暫告一段落,因此第2季拉貨力道放緩,需待下半年旺季再起。
為分散風險,元晶積極分散客戶,除了原有日本、中國兩大客戶來源,以及歐洲客戶外,本季起也增加新加坡與韓國客戶。
元晶目前電池產能約700MW(百萬瓦)至720MW,第2季產能利用率未能滿載,不過朝高價產品發展,逐步提高局部背鈍化(PERC)產品產出,現階段占比約一成。業界多看好下半年太陽能市場將由中國龐大內需驅動,電池價格可能從6月起會有反彈契機。
證交所昨(21)日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元晶(6443)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案。
元晶申請上市資本額31.53億元,董事長廖國榮、總經理謝鎮洋,輔導上市承銷商為第一金證券,101年稅前虧損6.68億元、102年虧轉盈,稅前盈餘1.96億元,103年1.54億元,104年第1季3,042萬元。
元晶101年每股稅後虧損1.89元,102年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9元、103年EPS為0.56元,104年第1季EPS為0.11元。
元晶申請上市資本額31.53億元,董事長廖國榮、總經理謝鎮洋,輔導上市承銷商為第一金證券,101年稅前虧損6.68億元、102年虧轉盈,稅前盈餘1.96億元,103年1.54億元,104年第1季3,042萬元。
元晶101年每股稅後虧損1.89元,102年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9元、103年EPS為0.56元,104年第1季EPS為0.11元。
證交所今(21)日將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元晶太陽能科技(6443)申請股票上市案。
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公司實收資本額31.53億元,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之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畫設計、裝置、維運服務等,103年稅前純益1.5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56元。
元晶目前在興櫃交易,昨日收盤參考價為18.54元、上漲0.34元,成交量為39張。
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公司實收資本額31.53億元,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之研發、製造、銷售及電廠規畫設計、裝置、維運服務等,103年稅前純益1.5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56元。
元晶目前在興櫃交易,昨日收盤參考價為18.54元、上漲0.34元,成交量為39張。
HIT異質接面技術的太陽能技術,將催生平價上網(grid parity)時代提早降臨,元晶(6443)表示,已攜手杜邦、俄羅斯綠色科技投入關鍵高效技術研發。
去年第4季元晶發表PERC高功率模組V系列,60片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模組輸出電力300W,量產輸出電力達280W,領先業界的250W,2月在日本太陽能光電展展出時,驚艷市場。董事長廖國榮表示,模組效率若提升到330W,將可實現太陽能產業「平價上網」,元晶將於明年初推出,全力朝此目標努力。
廖國榮表示,HIT高效電池以22%轉換效率,優於N型單晶(21%)及國內大廠生產的P型多晶(20.5%);HIT具轉換效率高、載子損耗率低、製程溫度低及高溫特性佳等特點,各大廠均積極投入。
元晶年產能約720MW,HIT高效電池技術達量產水準後,將展開另一波擴產計畫,預計2017年增至1.5GW,躋進全球前10大電池廠。去年營收63.73億元、年增29.8%,稅後純益1.7億元,EPS 0.56元,表現亮眼。元晶已送件申請上市,預定第3季掛牌。(翁永全)
去年第4季元晶發表PERC高功率模組V系列,60片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模組輸出電力300W,量產輸出電力達280W,領先業界的250W,2月在日本太陽能光電展展出時,驚艷市場。董事長廖國榮表示,模組效率若提升到330W,將可實現太陽能產業「平價上網」,元晶將於明年初推出,全力朝此目標努力。
廖國榮表示,HIT高效電池以22%轉換效率,優於N型單晶(21%)及國內大廠生產的P型多晶(20.5%);HIT具轉換效率高、載子損耗率低、製程溫度低及高溫特性佳等特點,各大廠均積極投入。
元晶年產能約720MW,HIT高效電池技術達量產水準後,將展開另一波擴產計畫,預計2017年增至1.5GW,躋進全球前10大電池廠。去年營收63.73億元、年增29.8%,稅後純益1.7億元,EPS 0.56元,表現亮眼。元晶已送件申請上市,預定第3季掛牌。(翁永全)
元晶太陽能科技(6443)昨(9)日送件申請股票上市。證交所表示,今年度截至目前為止,共計有4家國內公司申請股票上市。證交所今(10)日將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將審議光聖(6442)申請股票上市案。
元晶太陽能公司負責人廖國榮,目前公司實收資本額為31.53億元,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103年度稅前純益為1.5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56元。
光聖公司負責人為CHEN,STEVE,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產品為高頻連接器、光通訊產品,103年稅前純益3億元,EPS則為3.88元。
元晶太陽能公司負責人廖國榮,目前公司實收資本額為31.53億元,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103年度稅前純益為1.5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56元。
光聖公司負責人為CHEN,STEVE,公司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產品為高頻連接器、光通訊產品,103年稅前純益3億元,EPS則為3.88元。
興櫃太陽能電池廠元晶(6443)昨(8)日宣布與俄羅斯機台廠商綠色科技(IZOVAC)合作,開發高效能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技術(HiT),預定年底前推出新一代高效能太陽能電池。元晶決定導入杜邦應用HiT的導電漿料,瞄準美國市場。元晶持續投入高效能電池技術開發,以提升電池及模組轉換效率,迎合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需求。
興櫃太陽能電池廠元晶(6443)昨(8)日宣布與全球導電漿龍頭杜邦、俄羅斯鍍膜設備廠IZOVAC共同合作,開發「HiT(異質接面)」技術的高效太陽能技術,作為下一階段卡位全球前10大電池廠的關鍵武器。而元晶將於今日送件申請上市,預定第3季掛牌,成為太陽能族群的新兵。
相較於檯面上一線大廠如茂迪、昱晶和益通在去年度都出現虧損,元晶則是繳出營收63.73億元、年增29.8%,稅後純益1.7億元,EPS0.56元的成績單,表現可說不俗。元晶透露,即使太陽能市況不佳,各家電池廠殺價搶單嚴重,但該公司第1季仍可維持獲利局面。
據了解,元晶成立於2010年年中、至今未滿5年,「並未趕上」當初「有料最美」的時刻,但「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此舉也避開各家廠商高價搶料,最後導致被高價料綁死的悲慘後果。另一方面,元晶採購的設備較新、轉換率也高,加上廠區集中在一棟大樓,免於分散各處帶來的額外成本,加上幹部都來自於原本的一線大廠,並非業界菜鳥,大幅縮短了學習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太陽能導電漿龍頭杜邦就是挑選元晶,作為新技術的合作開發伙伴,也凸顯了元晶在設備、技術上的優勢。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雙方在去年第4季共同發表PERC高功率模組V系列,並於今年2月份在日本太陽能光電展展示,60片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模組可輸出電力達300W,即使量產也達280W,大幅領先業界的250W水準。
廖國榮強調,如果未來的模組效率能進一步提升到330W,就可真正達到太陽能產業「平價上網(gridparity)」的偉大使命,而該公司也以明年年初推出作為目標。
元晶指出,HiT高效電池為結合單晶矽晶體基材與寬能隙非晶矽薄膜組合而成,具有轉換效率高、載子損耗率低、製程溫度低及高溫特性佳等特點。而該公司現有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約720MW,待HiT高效電池技術達量產水準後,就會展開新一波擴產計畫,預計2017年倍增至1.5GW的規模。
相較於檯面上一線大廠如茂迪、昱晶和益通在去年度都出現虧損,元晶則是繳出營收63.73億元、年增29.8%,稅後純益1.7億元,EPS0.56元的成績單,表現可說不俗。元晶透露,即使太陽能市況不佳,各家電池廠殺價搶單嚴重,但該公司第1季仍可維持獲利局面。
據了解,元晶成立於2010年年中、至今未滿5年,「並未趕上」當初「有料最美」的時刻,但「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此舉也避開各家廠商高價搶料,最後導致被高價料綁死的悲慘後果。另一方面,元晶採購的設備較新、轉換率也高,加上廠區集中在一棟大樓,免於分散各處帶來的額外成本,加上幹部都來自於原本的一線大廠,並非業界菜鳥,大幅縮短了學習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太陽能導電漿龍頭杜邦就是挑選元晶,作為新技術的合作開發伙伴,也凸顯了元晶在設備、技術上的優勢。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雙方在去年第4季共同發表PERC高功率模組V系列,並於今年2月份在日本太陽能光電展展示,60片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模組可輸出電力達300W,即使量產也達280W,大幅領先業界的250W水準。
廖國榮強調,如果未來的模組效率能進一步提升到330W,就可真正達到太陽能產業「平價上網(gridparity)」的偉大使命,而該公司也以明年年初推出作為目標。
元晶指出,HiT高效電池為結合單晶矽晶體基材與寬能隙非晶矽薄膜組合而成,具有轉換效率高、載子損耗率低、製程溫度低及高溫特性佳等特點。而該公司現有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約720MW,待HiT高效電池技術達量產水準後,就會展開新一波擴產計畫,預計2017年倍增至1.5GW的規模。
台灣太陽能產業去年歷經美國「新雙反」的折騰,財報表現普遍不佳,但成立於2010年的電池廠元晶(6443)竟還能維持獲利、繳出EPS0.56元的成績單,優於外界預期。而元晶昨(3)日已獲得經濟部工業局的科技事業認定資格,該公司也計畫最快在3月底送件申請上市。
元晶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720MW,模組的產能為50MW,另外還有為數45座、合計發電量4.5MW的太陽能電站。
以產能來看,元晶的規模並不大,相較於茂迪(6244)的3GW、新日光(3576)的2.1GW和昱晶(3514)的近2GW來看,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為何能在整體太陽能產業受到重擊之際,還能連續兩年出現獲利?頗讓外界好奇。
據了解,元晶成立於2010年年中、至今未滿5年,所採購的設備比較新,轉換率也高,因此稼動率比一些老廠要好、一直維持在9成上下,加上沒有長約高價料源的束縛,成本上具備優勢。另外,元晶的幹部不少來自於昱晶,並非業界菜鳥,因此也大幅縮短了新公司的學習曲線。
從去年的財報表現來看,元晶在第3季因美國新雙反衝擊導致產品單價崩跌,單季出現虧損,但該公司持續朝向高轉換率發展,加上完成產能去瓶頸化,到了去年底12月份重回獲利局面。
元晶指出,今年度將不會擴充電池和模組的產能,但因為去年同期的電池產能僅500MW,因此今年度的營收仍會持續成長。另外,該公司與全球導電漿龍頭杜邦合作開發新一代太陽能模組,拓展藍海市場。
元晶去年度合併營收63.73億元,比前年成長29.8%,稅後純益1.7億元,則是年減36.5%,EPS為0.56元。
元晶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720MW,模組的產能為50MW,另外還有為數45座、合計發電量4.5MW的太陽能電站。
以產能來看,元晶的規模並不大,相較於茂迪(6244)的3GW、新日光(3576)的2.1GW和昱晶(3514)的近2GW來看,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為何能在整體太陽能產業受到重擊之際,還能連續兩年出現獲利?頗讓外界好奇。
據了解,元晶成立於2010年年中、至今未滿5年,所採購的設備比較新,轉換率也高,因此稼動率比一些老廠要好、一直維持在9成上下,加上沒有長約高價料源的束縛,成本上具備優勢。另外,元晶的幹部不少來自於昱晶,並非業界菜鳥,因此也大幅縮短了新公司的學習曲線。
從去年的財報表現來看,元晶在第3季因美國新雙反衝擊導致產品單價崩跌,單季出現虧損,但該公司持續朝向高轉換率發展,加上完成產能去瓶頸化,到了去年底12月份重回獲利局面。
元晶指出,今年度將不會擴充電池和模組的產能,但因為去年同期的電池產能僅500MW,因此今年度的營收仍會持續成長。另外,該公司與全球導電漿龍頭杜邦合作開發新一代太陽能模組,拓展藍海市場。
元晶去年度合併營收63.73億元,比前年成長29.8%,稅後純益1.7億元,則是年減36.5%,EPS為0.56元。
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廠元晶太陽能(6443)昨(3)日公布去年財報,每股純益為0.56元。元晶也宣布已獲准將以高科技類股申請轉上市,預計3月底或4月初送件,第3季掛牌。
元晶去年全年合併營收達63.73億元,年增29.8%;受到整體太陽能市況不佳影響,去年全年稅後純益1.7億元,年減36.3%,每股純益0.56元。
元晶去年全年合併營收達63.73億元,年增29.8%;受到整體太陽能市況不佳影響,去年全年稅後純益1.7億元,年減36.3%,每股純益0.56元。
元晶太陽能(6443)宣布,已與杜邦簽署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技術合作協議,元晶並預計2月在日本東京太陽電池展(PVEXPO2015)發表高效太陽能電池第一階段研發成果,並以模組方式展示,展現朝向自有模組品牌扎根的決心。
元晶表示,新一代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是元晶太陽能與杜邦合作的成果,結合元晶的V-Cell高效電池製程以及杜邦新一代的導電漿料,大幅提升電池轉換效率。
有鑑於太陽能產業的決戰點在下游市場,台灣電池廠需要往下游扎根,以自有模組品牌行銷海外市場,並積極布局通路商、EPC、保險、銀行等單位,才能跳脫代工與低價競爭的惡性競爭。
也因此,元晶強調,在2月的東京太陽電池展會中,新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將以模組方式呈現,不僅展現元晶在太陽能電池的實力,在模組製造端也逐步邁向高功率、高品質的製造水準。
針對未來更高效的電池技術開發,元晶表示,已計畫增加研發經費與擴編研發團隊,並進一步成立研發中心,推動與政府、研究機構、各主要大學及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多層次合作、建立密切關係。
元晶表示,新一代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是元晶太陽能與杜邦合作的成果,結合元晶的V-Cell高效電池製程以及杜邦新一代的導電漿料,大幅提升電池轉換效率。
有鑑於太陽能產業的決戰點在下游市場,台灣電池廠需要往下游扎根,以自有模組品牌行銷海外市場,並積極布局通路商、EPC、保險、銀行等單位,才能跳脫代工與低價競爭的惡性競爭。
也因此,元晶強調,在2月的東京太陽電池展會中,新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將以模組方式呈現,不僅展現元晶在太陽能電池的實力,在模組製造端也逐步邁向高功率、高品質的製造水準。
針對未來更高效的電池技術開發,元晶表示,已計畫增加研發經費與擴編研發團隊,並進一步成立研發中心,推動與政府、研究機構、各主要大學及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多層次合作、建立密切關係。
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廠元晶(6443)昨(27)日宣布,與杜邦簽署高效能太陽能電池技術合作協議。
法人預估,元晶今年業績將持續成長一成以上,預計今年第2或第3季送件申請興櫃轉上市櫃。
元晶是與杜邦簽署技術合作協議,以研發新一代高效能及高品質太陽能電池。
元晶指出,預計將於2月日本東京太陽電池展發表第一階段研發成果。
目前元晶電池年產能達720MW(百萬瓦),產能利用率逾九成,現階段傾向維持產能規模;模組產能則為50MW,今年有機會擴增到80MW。去年合併營收為62.68億元,年增27.8%,法人認為,該公司去年應可維持獲利,今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
法人預估,元晶今年業績將持續成長一成以上,預計今年第2或第3季送件申請興櫃轉上市櫃。
元晶是與杜邦簽署技術合作協議,以研發新一代高效能及高品質太陽能電池。
元晶指出,預計將於2月日本東京太陽電池展發表第一階段研發成果。
目前元晶電池年產能達720MW(百萬瓦),產能利用率逾九成,現階段傾向維持產能規模;模組產能則為50MW,今年有機會擴增到80MW。去年合併營收為62.68億元,年增27.8%,法人認為,該公司去年應可維持獲利,今年業績可望持續成長。
興櫃太陽能廠元晶(6443)規劃明年第2季申請股票轉上市櫃。元晶高毛利的新產品V-cell系列,因單晶轉換效率達20.6%,獲經濟部「金能獎」肯定,已開始小量出貨日本客戶。
元晶去年開始獲利,今年上半年獲利2億元。今年先辦理減資打掉累計虧損,再以原股東溢價每股11元現金增資,目前實收資本額31.5億元,主要法人股東包括:遠雄、震旦行約各占二成,以及厚生、敦陽;和普訊創投及國發基金等。
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四年多前北上爭取元晶到新竹縣設廠。
他肯定元晶創新研發整合能力真的很強,短短二年多的時間,將產品打進國際,讓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傲視全球。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研發團隊用最快的速度,結合國外的技術,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模組,通過轉換效率、安全度、耐久性、品質的檢測,得到太陽能產業最高榮譽的經濟部金能獎的肯定,全國僅三家業者同時獲得二個獎,元晶是最年輕的一家。
元晶去年開始獲利,今年上半年獲利2億元。今年先辦理減資打掉累計虧損,再以原股東溢價每股11元現金增資,目前實收資本額31.5億元,主要法人股東包括:遠雄、震旦行約各占二成,以及厚生、敦陽;和普訊創投及國發基金等。
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四年多前北上爭取元晶到新竹縣設廠。
他肯定元晶創新研發整合能力真的很強,短短二年多的時間,將產品打進國際,讓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傲視全球。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元晶研發團隊用最快的速度,結合國外的技術,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模組,通過轉換效率、安全度、耐久性、品質的檢測,得到太陽能產業最高榮譽的經濟部金能獎的肯定,全國僅三家業者同時獲得二個獎,元晶是最年輕的一家。
元晶太陽能(6443)2010年成立,即陸續遇上產業供過於求及歐美雙反,但在此惡劣環境下,三年來不斷調整經營策略,逆勢交出獲利成績單。
元晶今年去瓶頸後,電池產能達660MW,規模居國內同業第六大,全數在3千坪的新竹廠三樓無塵室生產;單一廠房如此高的產量為業界僅見,因此創下極佳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效益。
元晶主要銷售歐日,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上半年營收約31億元,毛利率達約13%,在國內同業中名列前茅,稅前淨利約2億元。
元晶也投入模組及電廠業務,雖然目前占比不高,但積極規劃,新竹廠二樓的模組產能今年為50MW,明年中將提升至150MW。電廠部份,從2011年起至今累計45座電站,實績接近4.4MW,不同於其他電池廠發展電廠以消化自有電池產能為目的,元晶以特殊規格電池建造電廠,擁有更高的IRR,此項業務亦將持續發展。
元晶今年獲得「金能獎」,是得獎廠商中最年輕的公司,也極少數在電池與模組均得獎、同時囊括三個獎項的廠商。
元晶表示,獲得今年金能獎殊榮的新產品V-cell系列,單晶轉換效率高達20.6%,為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產品之一。該公司並於9月登錄興櫃,將為資本市場增加一員生力軍。
元晶今年去瓶頸後,電池產能達660MW,規模居國內同業第六大,全數在3千坪的新竹廠三樓無塵室生產;單一廠房如此高的產量為業界僅見,因此創下極佳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效益。
元晶主要銷售歐日,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上半年營收約31億元,毛利率達約13%,在國內同業中名列前茅,稅前淨利約2億元。
元晶也投入模組及電廠業務,雖然目前占比不高,但積極規劃,新竹廠二樓的模組產能今年為50MW,明年中將提升至150MW。電廠部份,從2011年起至今累計45座電站,實績接近4.4MW,不同於其他電池廠發展電廠以消化自有電池產能為目的,元晶以特殊規格電池建造電廠,擁有更高的IRR,此項業務亦將持續發展。
元晶今年獲得「金能獎」,是得獎廠商中最年輕的公司,也極少數在電池與模組均得獎、同時囊括三個獎項的廠商。
元晶表示,獲得今年金能獎殊榮的新產品V-cell系列,單晶轉換效率高達20.6%,為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產品之一。該公司並於9月登錄興櫃,將為資本市場增加一員生力軍。
太陽能廠元晶太陽能(6443)於9月19日興櫃掛牌,為類股再添生力軍。元晶主要業務為太陽能電池之產銷,並同時發展模組及電廠業務。
元晶在金融海嘯後期的2010年成立,又陸續遇上歐美雙反,可謂生不逢時,在被市場譏為「慘業」的惡劣環境下,三年來調整經營策略,逆勢交出獲利成績單。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今年執行電池產能去瓶頸增加產能至600-660MW,在居國內同業第六大,上半年業績逾30億元,獲利2億元以上,法人推估,全年合併營收上看60億元。
模組及電廠方面,目前占比不高,但元晶積極規劃,模組產量今年可達50MW至80MW,明年中計畫提升至150MW。電廠部份,從101年起至今累計實績接近4.4MW、45座電站;不同於其他電池廠發展電廠以消化自有電池產能為目的,元晶建造電廠,暫以追求高IRR為目標。
元晶太陽能電池年產能超過600MW,全數在超過3千坪的新竹廠三樓無塵室生產,單一廠房如此高的產量為業界僅見,也創下最高生產成本效率,二樓則用以生產模組。目前元晶太陽能晶片以V-cell系列(PERC)為主,單晶轉換效率高達20.6%,並獲得今年金能獎殊榮。
今年經過減、增資後,元晶目前股本為31.5億,其英文名字TSEC,與晶圓代工龍頭TSMC僅有一字之差,顯示公司對於發展成為世界級廠商的高度企圖心。董事長廖國榮及團隊成員來自太陽能大廠,並具有半導體背景,陣容實力堅強。(翁永全)
元晶在金融海嘯後期的2010年成立,又陸續遇上歐美雙反,可謂生不逢時,在被市場譏為「慘業」的惡劣環境下,三年來調整經營策略,逆勢交出獲利成績單。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今年執行電池產能去瓶頸增加產能至600-660MW,在居國內同業第六大,上半年業績逾30億元,獲利2億元以上,法人推估,全年合併營收上看60億元。
模組及電廠方面,目前占比不高,但元晶積極規劃,模組產量今年可達50MW至80MW,明年中計畫提升至150MW。電廠部份,從101年起至今累計實績接近4.4MW、45座電站;不同於其他電池廠發展電廠以消化自有電池產能為目的,元晶建造電廠,暫以追求高IRR為目標。
元晶太陽能電池年產能超過600MW,全數在超過3千坪的新竹廠三樓無塵室生產,單一廠房如此高的產量為業界僅見,也創下最高生產成本效率,二樓則用以生產模組。目前元晶太陽能晶片以V-cell系列(PERC)為主,單晶轉換效率高達20.6%,並獲得今年金能獎殊榮。
今年經過減、增資後,元晶目前股本為31.5億,其英文名字TSEC,與晶圓代工龍頭TSMC僅有一字之差,顯示公司對於發展成為世界級廠商的高度企圖心。董事長廖國榮及團隊成員來自太陽能大廠,並具有半導體背景,陣容實力堅強。(翁永全)
太陽能廠元晶(6443)將於今(19)日登錄興櫃。元晶營收以歐洲地區為主要來源,受到美國新雙反效應影響小,預定明年第2季送件轉上市,最快明年第3季掛牌。
元晶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今年上半業績超過30億元,法人推估,今年全年合併營收應可挑戰60億元。由於元晶上半年獲利已超過2億元,在走出8月谷底表現後,預計第4季業績可持續回溫,全年應可守住獲利局面。
元晶現有電池產能為660MW(百萬瓦),目前暫無擴產規畫。元晶9月產能已被預訂一空,10月的訂單也已掌握七、八成。元晶認為,目前太陽能市場確實訂單量與價格都有所回升。
元晶因歐洲客戶的營收占比高,直接及間接輸歐合計約占營收五成以上,因此業績受美國反傾銷調查的影響並不明顯。除歐洲地區外,日本客戶占營收比重也超過二成,另外約有15%至20%的訂單來自中國大陸客戶。
對於歐盟是否可能對大陸太陽能業者祭出新雙反,進而間接掃到台廠一事,元晶表示,目前所知歐盟應是調查協助陸廠規避限價限量協議的業者,瞄準南韓與馬來西亞廠商,還沒聽說針對台廠的訊息。
元晶去年合併營收49.04億元,每股純益0.69元。今年上半業績超過30億元,法人推估,今年全年合併營收應可挑戰60億元。由於元晶上半年獲利已超過2億元,在走出8月谷底表現後,預計第4季業績可持續回溫,全年應可守住獲利局面。
元晶現有電池產能為660MW(百萬瓦),目前暫無擴產規畫。元晶9月產能已被預訂一空,10月的訂單也已掌握七、八成。元晶認為,目前太陽能市場確實訂單量與價格都有所回升。
元晶因歐洲客戶的營收占比高,直接及間接輸歐合計約占營收五成以上,因此業績受美國反傾銷調查的影響並不明顯。除歐洲地區外,日本客戶占營收比重也超過二成,另外約有15%至20%的訂單來自中國大陸客戶。
對於歐盟是否可能對大陸太陽能業者祭出新雙反,進而間接掃到台廠一事,元晶表示,目前所知歐盟應是調查協助陸廠規避限價限量協議的業者,瞄準南韓與馬來西亞廠商,還沒聽說針對台廠的訊息。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