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元晶太陽能科技 | 2025/05/06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153,15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8997300 | 廖國榮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星期一
產業馬拉松 將跑出佳績 |元晶太陽能科技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堅信太陽能遠景才剛起步,就像42公里的馬拉松賽跑才跑5公里,產業未來甚具前景,關鍵就在於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達到市電同價為期不遠,而且全球暖化,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關切的議題。
廖國榮為前昱晶創辦人之一,曾任昱晶總經理,後因經營理念不合,另行創立元晶。目前元晶股本31.5億元,員工840人,是太陽能電池廠上市新兵。
廖國榮早期曾任花旗銀行經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台育證券總經理、震旦行總經理、互盛董事長,有豐富的行銷和財務歷練,是財務和行銷的高手。
廖國榮由金融業跨入太陽能滿10年,他形容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就像坐雲宵飛車,相當刺激,但他看好這個產業像跑馬拉松,現在才跑5公里,才剛起步。
他強調,太陽能是節淨能源,隨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未來取代其他燃煤或燃油發電的腳步拉近,而且全球節能減碳的議題持續發酵,全球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要再能源選項,推升太陽能裝置求逐年成長。
不過,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目前仍有幾項隱憂,包括出口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台灣有七成太陽能產出大多銷往大陸,且各家規模太集中在電池,無法與一條龍式的大陸廠抗衡,進而缺乏議價能力。
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降低對大陸出口,強化產業一條龍的模式;其次是進行合併,電池廠由現在的七至八家合併成三至四家,讓規模足以和大陸業者相抗衡,並強化議價能力。不過他個人傾向第一個方向是較有利而可行。
廖國榮為前昱晶創辦人之一,曾任昱晶總經理,後因經營理念不合,另行創立元晶。目前元晶股本31.5億元,員工840人,是太陽能電池廠上市新兵。
廖國榮早期曾任花旗銀行經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台育證券總經理、震旦行總經理、互盛董事長,有豐富的行銷和財務歷練,是財務和行銷的高手。
廖國榮由金融業跨入太陽能滿10年,他形容這10年來太陽能產業就像坐雲宵飛車,相當刺激,但他看好這個產業像跑馬拉松,現在才跑5公里,才剛起步。
他強調,太陽能是節淨能源,隨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未來取代其他燃煤或燃油發電的腳步拉近,而且全球節能減碳的議題持續發酵,全球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要再能源選項,推升太陽能裝置求逐年成長。
不過,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目前仍有幾項隱憂,包括出口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台灣有七成太陽能產出大多銷往大陸,且各家規模太集中在電池,無法與一條龍式的大陸廠抗衡,進而缺乏議價能力。
他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降低對大陸出口,強化產業一條龍的模式;其次是進行合併,電池廠由現在的七至八家合併成三至四家,讓規模足以和大陸業者相抗衡,並強化議價能力。不過他個人傾向第一個方向是較有利而可行。
上一則:太陽能添新兵 元晶31日上市
下一則:今年EPS 上看0.54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