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相光電(未)公司新聞
聯電(2303)集團再添一隻金雞母,轉投資的聯相光電台中后里
廠昨天正式揭幕。由於聯相為全球首座生產大尺寸薄膜太陽能電
池廠,也代表聯電集團正式跨足節能產業,聯相初期的產能為
12.5MW,預計10月時將擴充至37.5MW,未來將以1年增加1座新
廠的速度擴產,預計2014年產能可以上看1GW,並朝世界第1大
廠前進。
2年內定單預定一空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表示,目前減碳已不是經濟或政治議題,
而是道德議題,他相信在熱核融合發電完全成熟以前,太陽能是
最重要銜接傳統發電與新能源的產業。曹興誠也強調,聯電現在
對環保節能市場很有興趣,不過,整體環保節能產業很多環節都
還卡在政府機關的作業部份有待解決,所以進展還不會太快,他
同時呼籲新政府,必須重視環保節能產業。
聯相光電董事長洪嘉聰表示,聯相目前加計已動土的2個廠房,投
資額已達100億元,且未來2年的產出已被客戶預定一空,未來聯
相將以每年投資1座新廠的速度推進產能,預估2014年時,可達
1GW。
此外,對於未來產能規劃,聯相總經理王修銘表示,聯相初期產
能為12.5MW,預計10月時將擴充至37.5MW,預計2009年初裝機
50MW,2009年第2季量產,公司在明年也會提升發電效率由7%拉
升至9%,可提升3成產能,在逐步擴產下,預估2010年后里廠區可
達到200MW的量產能力,並計劃於2014年完成1GW的實力。
明年產能上看80MW
在客戶部分,王修銘表示,公司主要客戶在德國、西班牙、義大
利、美國及大中華地區,目前已有10家合約客戶,而在產出計劃
部分,王修銘表示,今年預估可產出13.5MW、明年產出則將倍
增達50~80MW的水準。
聯相目前資本額為13億元,其中聯電持股約34%,欣興(3037)
持股約10%,公司今年還有數10億的增資計劃,未來聯相也將有
上市的計劃,但目前尚無時間表。
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不受多晶矽缺貨影響,成為各大廠競相投入
的產業,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搶得先機,已經於4月試產,7月
就可以進入量產階段,而老字號的太陽能廠,包括益通(3452)
、茂迪(6244)、綠能(3519)甚至面板廠奇美電等都有投入薄
膜太陽能領域的計劃,由於跨入這個產業者持續浮出檯面,勢必
也會加劇產業競爭。
廠昨天正式揭幕。由於聯相為全球首座生產大尺寸薄膜太陽能電
池廠,也代表聯電集團正式跨足節能產業,聯相初期的產能為
12.5MW,預計10月時將擴充至37.5MW,未來將以1年增加1座新
廠的速度擴產,預計2014年產能可以上看1GW,並朝世界第1大
廠前進。
2年內定單預定一空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表示,目前減碳已不是經濟或政治議題,
而是道德議題,他相信在熱核融合發電完全成熟以前,太陽能是
最重要銜接傳統發電與新能源的產業。曹興誠也強調,聯電現在
對環保節能市場很有興趣,不過,整體環保節能產業很多環節都
還卡在政府機關的作業部份有待解決,所以進展還不會太快,他
同時呼籲新政府,必須重視環保節能產業。
聯相光電董事長洪嘉聰表示,聯相目前加計已動土的2個廠房,投
資額已達100億元,且未來2年的產出已被客戶預定一空,未來聯
相將以每年投資1座新廠的速度推進產能,預估2014年時,可達
1GW。
此外,對於未來產能規劃,聯相總經理王修銘表示,聯相初期產
能為12.5MW,預計10月時將擴充至37.5MW,預計2009年初裝機
50MW,2009年第2季量產,公司在明年也會提升發電效率由7%拉
升至9%,可提升3成產能,在逐步擴產下,預估2010年后里廠區可
達到200MW的量產能力,並計劃於2014年完成1GW的實力。
明年產能上看80MW
在客戶部分,王修銘表示,公司主要客戶在德國、西班牙、義大
利、美國及大中華地區,目前已有10家合約客戶,而在產出計劃
部分,王修銘表示,今年預估可產出13.5MW、明年產出則將倍
增達50~80MW的水準。
聯相目前資本額為13億元,其中聯電持股約34%,欣興(3037)
持股約10%,公司今年還有數10億的增資計劃,未來聯相也將有
上市的計劃,但目前尚無時間表。
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不受多晶矽缺貨影響,成為各大廠競相投入
的產業,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搶得先機,已經於4月試產,7月
就可以進入量產階段,而老字號的太陽能廠,包括益通(3452)
、茂迪(6244)、綠能(3519)甚至面板廠奇美電等都有投入薄
膜太陽能領域的計劃,由於跨入這個產業者持續浮出檯面,勢必
也會加劇產業競爭。
綠能開始裝機、聯相下周落成典禮,中環吉祥全轉投資加入戰局
,新一波產業洗牌效應,一觸即發。
國際油價延續高檔行情,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加速生 產,大同集
團旗下的綠能上周開始裝機,聯電轉投資的聯相光電下周舉行落
成典禮,其他新進業者包括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吉祥全轉投
資的旭能光電陸續試產,恐衝擊現有太陽能電池業者,新一波的
產業洗牌效應一觸即發。
在傳統太陽能多晶矽材料大缺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勢力蓄勢待發
。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已率先試產,取得頭香,吉祥轉投資的
旭能光電則將引進全台第一條高效能微晶矽產線,若加上綠能、
聯相光電,今年將是「薄膜太陽能元年」。
上周五美股大跌逾120點,但薄膜太陽能業者First Solar卻逆勢上漲
逾3%,每單位美國存託憑證(ADR)報價284.5美元,本益比超乎
傳統太陽能電池廠,足見薄膜太陽能電池旋風正悄悄蔓延。
富陽光電是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先驅之一,已在4月順利量產出台
灣太陽光電史上第一片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7月正式量產;富陽
光電產能擴充中期目標將從年產能40MW(百萬瓦),擴增到1
GW (千萬瓦),今年訂單已滿載。
吉祥全轉投資的旭能光電成立於中科,規劃8月完工,遷入第一條
年產能25MW產線,隨即小量產出。旭能產線購自日商UL-VAC的
機台,光電轉換率在7%左右,並將引進全台第一條與全球龍頭廠
夏普(Sharp)同等級的微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薄膜產品轉換
率可大增五成左右,毛利率同步提升近20個百分點。
台灣最大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上周進行第一條薄膜太陽能電池產
線裝機,7月開始量產,是傳統太陽能業者當中,在薄膜領域布局
最快的業者。
另一本土老字號太陽能廠益通轉投資的宇通光能2月開始動土,預
計第三季末遷入機台,明年量產,是目前全台灣單一產線產能最
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半導體與面板兩大「雙D」產業也加入戰局,聯相5月21日舉行落
成啟用典禮,聯相董事長洪嘉聰、總經理王修銘均將出席。聯相
隨即開始增資、進行第二期擴充計畫,年底達到37.5MW,2010年
達到200MW、總投資100億元的規模。
奇美能源將在南科設廠,最快第四季,或是明年第一季產出,相
對於面板廠動輒千億元的投資額,薄膜太陽能電池投資約只要百
億元。
,新一波產業洗牌效應,一觸即發。
國際油價延續高檔行情,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加速生 產,大同集
團旗下的綠能上周開始裝機,聯電轉投資的聯相光電下周舉行落
成典禮,其他新進業者包括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吉祥全轉投
資的旭能光電陸續試產,恐衝擊現有太陽能電池業者,新一波的
產業洗牌效應一觸即發。
在傳統太陽能多晶矽材料大缺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勢力蓄勢待發
。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已率先試產,取得頭香,吉祥轉投資的
旭能光電則將引進全台第一條高效能微晶矽產線,若加上綠能、
聯相光電,今年將是「薄膜太陽能元年」。
上周五美股大跌逾120點,但薄膜太陽能業者First Solar卻逆勢上漲
逾3%,每單位美國存託憑證(ADR)報價284.5美元,本益比超乎
傳統太陽能電池廠,足見薄膜太陽能電池旋風正悄悄蔓延。
富陽光電是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先驅之一,已在4月順利量產出台
灣太陽光電史上第一片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7月正式量產;富陽
光電產能擴充中期目標將從年產能40MW(百萬瓦),擴增到1
GW (千萬瓦),今年訂單已滿載。
吉祥全轉投資的旭能光電成立於中科,規劃8月完工,遷入第一條
年產能25MW產線,隨即小量產出。旭能產線購自日商UL-VAC的
機台,光電轉換率在7%左右,並將引進全台第一條與全球龍頭廠
夏普(Sharp)同等級的微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薄膜產品轉換
率可大增五成左右,毛利率同步提升近20個百分點。
台灣最大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上周進行第一條薄膜太陽能電池產
線裝機,7月開始量產,是傳統太陽能業者當中,在薄膜領域布局
最快的業者。
另一本土老字號太陽能廠益通轉投資的宇通光能2月開始動土,預
計第三季末遷入機台,明年量產,是目前全台灣單一產線產能最
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半導體與面板兩大「雙D」產業也加入戰局,聯相5月21日舉行落
成啟用典禮,聯相董事長洪嘉聰、總經理王修銘均將出席。聯相
隨即開始增資、進行第二期擴充計畫,年底達到37.5MW,2010年
達到200MW、總投資100億元的規模。
奇美能源將在南科設廠,最快第四季,或是明年第一季產出,相
對於面板廠動輒千億元的投資額,薄膜太陽能電池投資約只要百
億元。
太陽能電池大廠益通(3452)加碼投入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領
域,投入4.17億元,參與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宇通光
能增資案。宇通即將在今年第三季末遷入機台邁入量產,本次增
資可望募得逾10億元資金,隨著銀彈陸續到位,宇通量產更具
競爭力。
除宇通外,包括中環(2303)轉投資的富陽光電、聯電(
2303)轉投資的聯相光電、綠能(3519)以及吉祥全(
2491 )轉投資的旭能等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業者也將從
下半年過後陸續量產,台灣薄膜太陽能業者勢力,正逐步擴大。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表示,宇通廠房已在今年2月開始動土,預計
第三季末開始遷入機台,第一條產線即達到60MW(百萬瓦)
的規模,是目前全台灣單一產線產能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第一期投入資金高達6、70億元。
蔡進耀指出,太陽能模組售價如果能下降到1瓦1美元,就可以
與傳統電廠競爭,目前矽晶圓製程太陽能電池仍在3美元,且有
原料缺乏問題;薄膜太陽能卻可達1.7美元,並在2010年
降到1美元,估計薄膜太陽能電池會呈現高速成長,在2010
年全球產能可達2.2GW(千萬瓦),產值達200億美元,
約可占太陽能發電的24%。
宇通初期資本額14億元,主要股東團隊包括光寶、益通、神通
、設備大廠漢民,以及創投基金等,量產後以在明年4月達損益
兩平為目標。益通這次參與宇通增資,以每股25元的價格取得
1.67萬張宇通新股,總價約4.17億元。益通對宇通的持
股增加至5.01萬張,持股比例為23.86%,為宇通最大
股東之一。
域,投入4.17億元,參與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宇通光
能增資案。宇通即將在今年第三季末遷入機台邁入量產,本次增
資可望募得逾10億元資金,隨著銀彈陸續到位,宇通量產更具
競爭力。
除宇通外,包括中環(2303)轉投資的富陽光電、聯電(
2303)轉投資的聯相光電、綠能(3519)以及吉祥全(
2491 )轉投資的旭能等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業者也將從
下半年過後陸續量產,台灣薄膜太陽能業者勢力,正逐步擴大。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表示,宇通廠房已在今年2月開始動土,預計
第三季末開始遷入機台,第一條產線即達到60MW(百萬瓦)
的規模,是目前全台灣單一產線產能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
第一期投入資金高達6、70億元。
蔡進耀指出,太陽能模組售價如果能下降到1瓦1美元,就可以
與傳統電廠競爭,目前矽晶圓製程太陽能電池仍在3美元,且有
原料缺乏問題;薄膜太陽能卻可達1.7美元,並在2010年
降到1美元,估計薄膜太陽能電池會呈現高速成長,在2010
年全球產能可達2.2GW(千萬瓦),產值達200億美元,
約可占太陽能發電的24%。
宇通初期資本額14億元,主要股東團隊包括光寶、益通、神通
、設備大廠漢民,以及創投基金等,量產後以在明年4月達損益
兩平為目標。益通這次參與宇通增資,以每股25元的價格取得
1.67萬張宇通新股,總價約4.17億元。益通對宇通的持
股增加至5.01萬張,持股比例為23.86%,為宇通最大
股東之一。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2008年布局持續熱絡,依據外電報導,美
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才簽下單
筆達1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合約,創下該公司單筆金額的
歷史新高。而近日聯電旗下薄膜太陽能廠聯相與聯華氣體也簽定
矽甲烷(Silane)氣體供應合約,為未來薄膜太陽能生產
所需的材料做布局,充分顯現非晶矽薄膜市場的熱絡。
依據外電報導,美商應材日前在呈交至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
SEC)的文件中揭露,該公司已與1家設立於美國以外地區的
私人企業簽訂總值1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合約,此筆訂單
金額創下應材的歷史新高紀錄,而該筆訂單外界臆測與大陸蘇州
1項重大工程有關。
太陽能業者表示,大陸太陽能業者企圖心強大,外傳與應材簽定
的合約中,有數家1次洽談的設備生產量就挑戰10億瓦,企圖
與夏普(Sharp)2010年非晶矽10億瓦的目標相抗衡
。設備商大發利市,凸顯市場正蓄勢待發,不過,隨之而來的可
能要擔心相關材料缺乏的問題。
聯電集團旗下非晶矽薄膜太陽能聯相簽定氣體供貨合約,將供應
聯相未來生產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所需的矽甲烷氣體,該合約
也是台灣首張被公布的合約,由於非晶矽薄膜布局快速,而生產
所需的矽甲烷成長有限,所以市場早就預言矽甲烷將隨著薄膜廠
的產能開出而日漸短缺。
且矽甲烷原主要被應用到半導體及LCD面板產業,新興太陽能
非晶矽薄膜崛起氣勢磅礡,著實讓半導體及LCD業者暗自擔憂
,所以如同太陽能多晶矽缺乏的情況一樣,氣體供應也在
2007年下半以長期合約方式運作。
而聯華氣體為聯華神通旗下公司,神通為益通及光寶轉投資的宇
通的投入股東之一,氣體的合約倒是先簽給了競爭對手聯相。益
通發言體系表示,早與聯華氣體洽談相關合約,目前因有部分細
節在談,所以仍未定案,而聯華氣體矽甲烷儲量充裕,與其他廠
簽約不影響宇通後續的運作。
太陽能業者指出,聯相在氣體的運作,從2007年下半就有耳
聞,而其他薄膜廠包括中環轉投資富陽、大億科技轉投資大億光
電、綠能預估將在2008年產出,也將陸續布局氣體取得。
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才簽下單
筆達1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合約,創下該公司單筆金額的
歷史新高。而近日聯電旗下薄膜太陽能廠聯相與聯華氣體也簽定
矽甲烷(Silane)氣體供應合約,為未來薄膜太陽能生產
所需的材料做布局,充分顯現非晶矽薄膜市場的熱絡。
依據外電報導,美商應材日前在呈交至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
SEC)的文件中揭露,該公司已與1家設立於美國以外地區的
私人企業簽訂總值1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合約,此筆訂單
金額創下應材的歷史新高紀錄,而該筆訂單外界臆測與大陸蘇州
1項重大工程有關。
太陽能業者表示,大陸太陽能業者企圖心強大,外傳與應材簽定
的合約中,有數家1次洽談的設備生產量就挑戰10億瓦,企圖
與夏普(Sharp)2010年非晶矽10億瓦的目標相抗衡
。設備商大發利市,凸顯市場正蓄勢待發,不過,隨之而來的可
能要擔心相關材料缺乏的問題。
聯電集團旗下非晶矽薄膜太陽能聯相簽定氣體供貨合約,將供應
聯相未來生產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所需的矽甲烷氣體,該合約
也是台灣首張被公布的合約,由於非晶矽薄膜布局快速,而生產
所需的矽甲烷成長有限,所以市場早就預言矽甲烷將隨著薄膜廠
的產能開出而日漸短缺。
且矽甲烷原主要被應用到半導體及LCD面板產業,新興太陽能
非晶矽薄膜崛起氣勢磅礡,著實讓半導體及LCD業者暗自擔憂
,所以如同太陽能多晶矽缺乏的情況一樣,氣體供應也在
2007年下半以長期合約方式運作。
而聯華氣體為聯華神通旗下公司,神通為益通及光寶轉投資的宇
通的投入股東之一,氣體的合約倒是先簽給了競爭對手聯相。益
通發言體系表示,早與聯華氣體洽談相關合約,目前因有部分細
節在談,所以仍未定案,而聯華氣體矽甲烷儲量充裕,與其他廠
簽約不影響宇通後續的運作。
太陽能業者指出,聯相在氣體的運作,從2007年下半就有耳
聞,而其他薄膜廠包括中環轉投資富陽、大億科技轉投資大億光
電、綠能預估將在2008年產出,也將陸續布局氣體取得。
麵粉大廠聯華(1229)轉型為控股公司,預估今年轉投資業
外收益可貢獻65%獲利,金額逾12億元。除投資聯強(
2347)、神達(2315)等上市公司有成外,與國際氣體
公司林德集團(Linde Group)合資成立的聯華氣體
,因日前拿下聯電(2303)旗下聯相光電定單,將供應薄膜
太陽能電池用氣體,正式跨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聯華旗下再添小
金雞。
受惠小麥價格持續創歷史新高,麵粉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聯華去
年營收獲利提升,法人估去年EPS(每股純益)約1.8∼
1.9元,今年看2.5元。
經營多角化的聯華,持股5成的聯華氣體最近傳出好消息,將提
供聯電旗下聯相光電製造薄膜太陽能電池中需使用的氣體,進入
薄膜太陽能相關領域。
聯華氣體認為,迅速跨入太陽能領域,發展與應用更先進的氣體
,協助製造業者生產更低成本的能源。對切入有潛力的薄膜太陽
能領域,聯華認為,年成長率將超過50%,日前更與聯相光電
簽下長約,將持續提供對方在薄膜太陽能製造上所需的多種關鍵
氣體,包含矽烷、氫氣等。
除聯華氣體這隻小金雞外,聯華更是亞洲前3大化學公司聯成化
學的大股東,持股24.19%,另外持股神通電腦28.35
%,聯強國際15.3%、神達電腦8.61%,去年來自業外
的轉投資認列收益9.96億元,法人認為今年可再成長3成,
超過12億元。
除此之外,聯華在南港擁有大筆土地資產,南港舊廠區土地約
3500坪,位於三鐵共構南港站正對面。
目前興建的2座廠辦大樓近完工,規劃為企業總部,部分樓層將
出租方式招攬企業進駐,未來獲利具潛力。
外收益可貢獻65%獲利,金額逾12億元。除投資聯強(
2347)、神達(2315)等上市公司有成外,與國際氣體
公司林德集團(Linde Group)合資成立的聯華氣體
,因日前拿下聯電(2303)旗下聯相光電定單,將供應薄膜
太陽能電池用氣體,正式跨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聯華旗下再添小
金雞。
受惠小麥價格持續創歷史新高,麵粉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聯華去
年營收獲利提升,法人估去年EPS(每股純益)約1.8∼
1.9元,今年看2.5元。
經營多角化的聯華,持股5成的聯華氣體最近傳出好消息,將提
供聯電旗下聯相光電製造薄膜太陽能電池中需使用的氣體,進入
薄膜太陽能相關領域。
聯華氣體認為,迅速跨入太陽能領域,發展與應用更先進的氣體
,協助製造業者生產更低成本的能源。對切入有潛力的薄膜太陽
能領域,聯華認為,年成長率將超過50%,日前更與聯相光電
簽下長約,將持續提供對方在薄膜太陽能製造上所需的多種關鍵
氣體,包含矽烷、氫氣等。
除聯華氣體這隻小金雞外,聯華更是亞洲前3大化學公司聯成化
學的大股東,持股24.19%,另外持股神通電腦28.35
%,聯強國際15.3%、神達電腦8.61%,去年來自業外
的轉投資認列收益9.96億元,法人認為今年可再成長3成,
超過12億元。
除此之外,聯華在南港擁有大筆土地資產,南港舊廠區土地約
3500坪,位於三鐵共構南港站正對面。
目前興建的2座廠辦大樓近完工,規劃為企業總部,部分樓層將
出租方式招攬企業進駐,未來獲利具潛力。
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的「天價」,再度引發美國對
替代能源的重視。美國眾議院美東時間27日通過再生能源法案
,將送交布希總統簽署;一旦布希簽署,美國太陽能企業租稅及
民眾裝設太陽能發電等補助將可延長,有助提振當地太陽能市況
,並帶動全球業界發展。
太陽能業界認為,在高油價壓力下,美國太陽能租稅補助案「起
死回生」的機率不小,租稅補助有助急需資金搶料或擴產的太陽
能業者提高資金部位,以降低次級房貸衝擊,搶得商機。對台灣
太陽能業者來說,提高企業租稅補助有助於在美國有投資的茂迪
與益通。
其中茂迪轉投資多晶矽製造商AE公司,明年將大量量產;益通
除握有矽晶圓廠Adema100%股權外,也與大廠合資成立
模組廠生耀與系統廠Gloira Spire Solar,
擁有完整的上、下游資源。茂迪周三(27日)上漲7元,收
200元;益通則上揚5.5元,收239元。
如因美國政府補助政策帶動全球太陽能業發展,包括昱晶、旺能
、新日光、茂矽等太陽能電池廠,太陽能產業鏈中的矽晶圓廠合
晶、綠能、中美晶等都將受惠。發展中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
、富陽等,未來商機也相當龐大。
外電報導,企業租稅與用戶補助相關再生能源法案,已在美國眾
議院以236票對182票通過,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投資將可抵
減稅額30%,期限八年(至2016年),一般用戶裝設補助
上限將倍增至4,000美元。
外電指出,在鼓吹法案通過團體呈交給美國國會的信中,提出通
過相關法案的重要性,包括採用低碳技術的新潔淨能源科技有助
解決全球暖化、降低傳統能源價格並增加工作機會等。包括
Wal-Mart、Best Buy等大型企業也將推動相關
計畫。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認為,高油價已是不可擋的趨勢,所有再生能
源中,以太陽能最具技術穩定性,也最有發展潛力。目前太陽能
產業發展仍需仰賴國家政策扶持,美國是全球經貿龍頭,其對於
太陽能的重視,有助推動其他國家跟進,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
展。
替代能源的重視。美國眾議院美東時間27日通過再生能源法案
,將送交布希總統簽署;一旦布希簽署,美國太陽能企業租稅及
民眾裝設太陽能發電等補助將可延長,有助提振當地太陽能市況
,並帶動全球業界發展。
太陽能業界認為,在高油價壓力下,美國太陽能租稅補助案「起
死回生」的機率不小,租稅補助有助急需資金搶料或擴產的太陽
能業者提高資金部位,以降低次級房貸衝擊,搶得商機。對台灣
太陽能業者來說,提高企業租稅補助有助於在美國有投資的茂迪
與益通。
其中茂迪轉投資多晶矽製造商AE公司,明年將大量量產;益通
除握有矽晶圓廠Adema100%股權外,也與大廠合資成立
模組廠生耀與系統廠Gloira Spire Solar,
擁有完整的上、下游資源。茂迪周三(27日)上漲7元,收
200元;益通則上揚5.5元,收239元。
如因美國政府補助政策帶動全球太陽能業發展,包括昱晶、旺能
、新日光、茂矽等太陽能電池廠,太陽能產業鏈中的矽晶圓廠合
晶、綠能、中美晶等都將受惠。發展中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聯相
、富陽等,未來商機也相當龐大。
外電報導,企業租稅與用戶補助相關再生能源法案,已在美國眾
議院以236票對182票通過,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投資將可抵
減稅額30%,期限八年(至2016年),一般用戶裝設補助
上限將倍增至4,000美元。
外電指出,在鼓吹法案通過團體呈交給美國國會的信中,提出通
過相關法案的重要性,包括採用低碳技術的新潔淨能源科技有助
解決全球暖化、降低傳統能源價格並增加工作機會等。包括
Wal-Mart、Best Buy等大型企業也將推動相關
計畫。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認為,高油價已是不可擋的趨勢,所有再生能
源中,以太陽能最具技術穩定性,也最有發展潛力。目前太陽能
產業發展仍需仰賴國家政策扶持,美國是全球經貿龍頭,其對於
太陽能的重視,有助推動其他國家跟進,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
展。
市場夯!太陽能模組國際認證約耗時 1年 與認證機構共買大尺寸
認證爐子 是台系薄膜廠的下一個挑戰目標
太陽能市場熱,為了能行銷歐、美等更大國家,取得太陽能模組
的國際認證成為台系太陽能薄膜廠繼量產後,下一個積極運作的
目標。但排隊等著認證的家數愈來愈多,太陽能業者預估,從排
隊約6∼9個月,再加上進行認證時文件的往返,平均要耗時約
1年的時間。認證的取得也是即將踏入生產的台系太陽能薄膜廠
下一個主要挑戰的目標。
無論是結晶矽太陽能模組或薄膜太陽能模組都需要經過國際認證
才得以行銷各國,其中要銷往歐洲就必須取得德國萊因TUV及
美國UL,由於薄膜太陽能屬於一體成型,從材料一直做到模組
,所以認證的任務就放在這些薄膜太陽能廠身上。
台系薄膜太陽能廠第1關的考驗是步入量產,接下來就必須取得
國際認證才得以行銷全球,目前被視為最首要的認證是德國
TUV認證,主要原因是全球第1大市場為德國,而歐洲其他國
家成長也快速,拿到TUV就可以打入整個歐洲市場,也打入全
球最重要的太陽能市場。
據了解,目前排隊等待TUV認證約需6∼9個月,如果相關文
件流程都很熟,且產品品質符合要求,很快就可以取得認證,但
多數來說文件往返等流程,真正取得認證平均約需1年的時間。
薄膜太陽能面板是從小尺寸走到大尺寸,所以只要尺寸一加大就
必須重新再一次認證過,惟大尺寸認證過,裁切成的小尺寸就無
需認證,所以大尺寸一勞永逸。不過目前最大尺寸應屬於5代產
品,綠能向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購買的8.5代大尺寸面板,成為薄膜產
出效率最高的業者。
目前認證單位並無8.5代大尺寸的配套認證設備,所以綠能才
會打算化被動為主動,不排除與認證機構策略聯盟共買大尺寸認
證爐子,以加速認證機構大尺寸認證服務的建置,也得以讓綠能
可以率先取得大尺寸的認證。
不論是大尺寸或小尺寸,薄膜太陽能業者2008年的布局均十
分積極,就算還沒有量產,包括聯相、綠能、大億等早已開始耕
耘下游應用市場,期能快速搶先商機。
認證爐子 是台系薄膜廠的下一個挑戰目標
太陽能市場熱,為了能行銷歐、美等更大國家,取得太陽能模組
的國際認證成為台系太陽能薄膜廠繼量產後,下一個積極運作的
目標。但排隊等著認證的家數愈來愈多,太陽能業者預估,從排
隊約6∼9個月,再加上進行認證時文件的往返,平均要耗時約
1年的時間。認證的取得也是即將踏入生產的台系太陽能薄膜廠
下一個主要挑戰的目標。
無論是結晶矽太陽能模組或薄膜太陽能模組都需要經過國際認證
才得以行銷各國,其中要銷往歐洲就必須取得德國萊因TUV及
美國UL,由於薄膜太陽能屬於一體成型,從材料一直做到模組
,所以認證的任務就放在這些薄膜太陽能廠身上。
台系薄膜太陽能廠第1關的考驗是步入量產,接下來就必須取得
國際認證才得以行銷全球,目前被視為最首要的認證是德國
TUV認證,主要原因是全球第1大市場為德國,而歐洲其他國
家成長也快速,拿到TUV就可以打入整個歐洲市場,也打入全
球最重要的太陽能市場。
據了解,目前排隊等待TUV認證約需6∼9個月,如果相關文
件流程都很熟,且產品品質符合要求,很快就可以取得認證,但
多數來說文件往返等流程,真正取得認證平均約需1年的時間。
薄膜太陽能面板是從小尺寸走到大尺寸,所以只要尺寸一加大就
必須重新再一次認證過,惟大尺寸認證過,裁切成的小尺寸就無
需認證,所以大尺寸一勞永逸。不過目前最大尺寸應屬於5代產
品,綠能向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購買的8.5代大尺寸面板,成為薄膜產
出效率最高的業者。
目前認證單位並無8.5代大尺寸的配套認證設備,所以綠能才
會打算化被動為主動,不排除與認證機構策略聯盟共買大尺寸認
證爐子,以加速認證機構大尺寸認證服務的建置,也得以讓綠能
可以率先取得大尺寸的認證。
不論是大尺寸或小尺寸,薄膜太陽能業者2008年的布局均十
分積極,就算還沒有量產,包括聯相、綠能、大億等早已開始耕
耘下游應用市場,期能快速搶先商機。
多晶矽原料供貨持續短缺,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業者積極搶料之
餘,毛利率也面臨修正;多晶矽大缺卻也帶動薄膜材料等新技術
的崛起,成為投資人關注的一大焦點。
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僅約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的一半,原
本不受市場看好,但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大廠First
Solar去年第四季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打破業界對於薄膜
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的疑慮。
薄膜產業表現出奇的好,主要在於不受缺料影響,加上製程步驟
較少,雖然轉換率不及傳矽晶太陽能電池,但其面積較大的特點
,仍有難以取代的優勢。
台灣已有綠能、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以及聯電旗下的聯相光
電等業者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老牌太陽能電池廠益通也轉投資
宇通光能,作為轉進薄膜領域的試金石,在多晶矽缺料之際,這
些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將掀起新旋風。
餘,毛利率也面臨修正;多晶矽大缺卻也帶動薄膜材料等新技術
的崛起,成為投資人關注的一大焦點。
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僅約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的一半,原
本不受市場看好,但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大廠First
Solar去年第四季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打破業界對於薄膜
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的疑慮。
薄膜產業表現出奇的好,主要在於不受缺料影響,加上製程步驟
較少,雖然轉換率不及傳矽晶太陽能電池,但其面積較大的特點
,仍有難以取代的優勢。
台灣已有綠能、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以及聯電旗下的聯相光
電等業者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老牌太陽能電池廠益通也轉投資
宇通光能,作為轉進薄膜領域的試金石,在多晶矽缺料之際,這
些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將掀起新旋風。
美國薄膜廠First Solar在財報利多訊息催促下單日
大漲30%以上,帶領太陽能類股跟著反彈,讓薄膜太陽能再度
成焦點,尤其2008年可望開始運作的綠能、益通、中環投資
的富陽、大億科投資的大億光能及聯電旗下的聯相最受青睞,而
惟一大尺寸的綠能14日宣布買回庫藏股,更傳出將與國際認證
單位合作共購認證機台,有機會加速取得認證,率先搶得商機。
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廠First Solar美國時間13日
公布其2007年第4季財報,因受德國廠房全開的影響,營收
約2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79億美元,年增率接近3
倍,每股盈餘達0.77美元,遠優於市場分析師原先預估的
0.52美元,First Solar更預估2008年薄膜
銷售量將介於400百萬∼430百萬瓦(MWp),營收可望
介於9億∼9.5億美元,比預期高出15%。First
Solar受到投資市場的肯定,也讓台系薄膜太陽能類股的發
展受到注目。
太陽能業者表示,2008年第1批進展較具體的薄膜太陽能族
群包括,聯電集團旗下的聯相,3∼4月可望裝機完成,預估第
2季∼第3季始量產、大億科技轉投資的大億光能約3∼4月開
始裝機,第3季將步入量產,綠能可望5月開始架機,第4季開
始量產,中環轉投資的富陽被預估約第4季或2009年第1季
量產,而光寶及益通轉投資的宇通在2月9日即大年初三舉行動
土典禮,預估2008年底完成設備安裝。
薄膜廠量產動作完成後,預估將積極取得歐洲TUV及美國
IEC等國際認證,得以進一步行銷全球。其中市場更傳出,惟
一採用8代大尺寸面板的綠能,為了要加速取得認證,可望與國
際認證機構合作,共同投資符合8.5代大尺寸的認證爐子,以
加速認證的取得。
太陽能業者指出,認證所需的設備爐成本以新台幣千萬元計價,
比起投資薄膜以新台幣10億元為單位計價,算是小額投資,但
卻可以去除等待的時間提前取得認證,加速取得商機。且大尺寸
一旦認證通過,薄膜市場運作考量到成本競爭力問題,可能加速
大尺寸成主流化趨勢。針對上述議題,綠能主管表示,確實為考
量方案之一,但目前無具體計畫可公布。
而綠能14日宣布買回庫藏股轉讓給員工,成為台系太陽能類股
中第1家實施庫藏股買回的業者,買回總金額上限為
16.14億元,買回期間為2月15日∼至4月14日 ,買
回價格為每股100∼180元,預計買回3,000張,佔綠
能目前股本為9.65億的3.11%。
綠能內部透露,綠能每產出1片矽晶圓客戶就搶1片,市場需求
狀況非常好,再加上下半年薄膜的爆發力可期,所以對未來的表
現深具信心,這是決定買回庫藏股的動機。
大漲30%以上,帶領太陽能類股跟著反彈,讓薄膜太陽能再度
成焦點,尤其2008年可望開始運作的綠能、益通、中環投資
的富陽、大億科投資的大億光能及聯電旗下的聯相最受青睞,而
惟一大尺寸的綠能14日宣布買回庫藏股,更傳出將與國際認證
單位合作共購認證機台,有機會加速取得認證,率先搶得商機。
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廠First Solar美國時間13日
公布其2007年第4季財報,因受德國廠房全開的影響,營收
約2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79億美元,年增率接近3
倍,每股盈餘達0.77美元,遠優於市場分析師原先預估的
0.52美元,First Solar更預估2008年薄膜
銷售量將介於400百萬∼430百萬瓦(MWp),營收可望
介於9億∼9.5億美元,比預期高出15%。First
Solar受到投資市場的肯定,也讓台系薄膜太陽能類股的發
展受到注目。
太陽能業者表示,2008年第1批進展較具體的薄膜太陽能族
群包括,聯電集團旗下的聯相,3∼4月可望裝機完成,預估第
2季∼第3季始量產、大億科技轉投資的大億光能約3∼4月開
始裝機,第3季將步入量產,綠能可望5月開始架機,第4季開
始量產,中環轉投資的富陽被預估約第4季或2009年第1季
量產,而光寶及益通轉投資的宇通在2月9日即大年初三舉行動
土典禮,預估2008年底完成設備安裝。
薄膜廠量產動作完成後,預估將積極取得歐洲TUV及美國
IEC等國際認證,得以進一步行銷全球。其中市場更傳出,惟
一採用8代大尺寸面板的綠能,為了要加速取得認證,可望與國
際認證機構合作,共同投資符合8.5代大尺寸的認證爐子,以
加速認證的取得。
太陽能業者指出,認證所需的設備爐成本以新台幣千萬元計價,
比起投資薄膜以新台幣10億元為單位計價,算是小額投資,但
卻可以去除等待的時間提前取得認證,加速取得商機。且大尺寸
一旦認證通過,薄膜市場運作考量到成本競爭力問題,可能加速
大尺寸成主流化趨勢。針對上述議題,綠能主管表示,確實為考
量方案之一,但目前無具體計畫可公布。
而綠能14日宣布買回庫藏股轉讓給員工,成為台系太陽能類股
中第1家實施庫藏股買回的業者,買回總金額上限為
16.14億元,買回期間為2月15日∼至4月14日 ,買
回價格為每股100∼180元,預計買回3,000張,佔綠
能目前股本為9.65億的3.11%。
綠能內部透露,綠能每產出1片矽晶圓客戶就搶1片,市場需求
狀況非常好,再加上下半年薄膜的爆發力可期,所以對未來的表
現深具信心,這是決定買回庫藏股的動機。
正當傳統太陽能電池產業飽受缺料之苦時,薄膜太陽能電池趁機
崛起。由渥爾瑪家族持有的美國薄膜太陽能龍頭First Solar(FSLR
),在美國時間週三公布財報,因單季獲利暴增近八倍而帶動股
價單日狂漲三成。對於國內的「薄膜太陽能概念股」綠能(3519
)、益通(3452)和聯相光電來說,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而相
關廠商也將從今年第二季起,陸續加入量產行列,對於國內太陽
能產業來說,又增添新的競爭力。
太陽能電池產業近期受到市場雜音干擾,股價大跌一波,但實際
上,在營運、業績面則毫無影響,各家大廠都處於「做一片、賣
一片」的熱賣階段。昱晶董事長郭進財就以「今年產能早已被包
光,目前業務人員只能做做客服」來表達市況搶守程度;至綠能
總經理林和龍則是強調,該公司目前的二○○MW產能早已到位
,全年度的料源和銷售都已確認,對於今年的營運抱持高度信心
。
受大環境不佳影響,綠能於元月二十五日以每股一六五元掛牌上
市後,就未曾收復承銷價,週三收盤更是跌落一二○元的新低,
對此,該公司也決定實施庫藏股,儘管昨日最後一盤拉上漲停,
但並未改變此一決心。預計從今日起買回三千張,區間為一○○
元至一八○元,作為轉讓員工之用。
綠能是國內三大太陽能矽晶圓廠之一,策略上以承接國際大廠的
代工訂單為主,與中美晶、合晶的方向不同。此外,綠能挾集團
華映在TFT-LCD領域的力量,跨足製程與TFT相近的八.五代薄膜
太陽能電池領域,預計今年第四季就可量產,並貢獻約四至五億
元的營收。
至於益通,則是與光寶科、神通和漢民合資成立宇通光能,是唯
一同時跨足結晶矽和薄膜兩種製程的電池製造業者,其廠區也在
大年初三正式動土,預定九月裝機、年底試產、明年量產,初期
產能規劃就達六○MW(百萬瓦);此外,聯電集團旗下的聯相
,則從日本引進整廠設備,第一條生產線的產能為一二.五MW
,預計今年第二季量產,將是國內第一家量產的業者。
崛起。由渥爾瑪家族持有的美國薄膜太陽能龍頭First Solar(FSLR
),在美國時間週三公布財報,因單季獲利暴增近八倍而帶動股
價單日狂漲三成。對於國內的「薄膜太陽能概念股」綠能(3519
)、益通(3452)和聯相光電來說,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而相
關廠商也將從今年第二季起,陸續加入量產行列,對於國內太陽
能產業來說,又增添新的競爭力。
太陽能電池產業近期受到市場雜音干擾,股價大跌一波,但實際
上,在營運、業績面則毫無影響,各家大廠都處於「做一片、賣
一片」的熱賣階段。昱晶董事長郭進財就以「今年產能早已被包
光,目前業務人員只能做做客服」來表達市況搶守程度;至綠能
總經理林和龍則是強調,該公司目前的二○○MW產能早已到位
,全年度的料源和銷售都已確認,對於今年的營運抱持高度信心
。
受大環境不佳影響,綠能於元月二十五日以每股一六五元掛牌上
市後,就未曾收復承銷價,週三收盤更是跌落一二○元的新低,
對此,該公司也決定實施庫藏股,儘管昨日最後一盤拉上漲停,
但並未改變此一決心。預計從今日起買回三千張,區間為一○○
元至一八○元,作為轉讓員工之用。
綠能是國內三大太陽能矽晶圓廠之一,策略上以承接國際大廠的
代工訂單為主,與中美晶、合晶的方向不同。此外,綠能挾集團
華映在TFT-LCD領域的力量,跨足製程與TFT相近的八.五代薄膜
太陽能電池領域,預計今年第四季就可量產,並貢獻約四至五億
元的營收。
至於益通,則是與光寶科、神通和漢民合資成立宇通光能,是唯
一同時跨足結晶矽和薄膜兩種製程的電池製造業者,其廠區也在
大年初三正式動土,預定九月裝機、年底試產、明年量產,初期
產能規劃就達六○MW(百萬瓦);此外,聯電集團旗下的聯相
,則從日本引進整廠設備,第一條生產線的產能為一二.五MW
,預計今年第二季量產,將是國內第一家量產的業者。
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大廠First Solar去年第四季財
報遠優於市場預期,激勵全球太陽能類股強勢反彈。台灣業者綠
能(3514)及中環(2303)轉投資的富陽光電今年都將
量產,綠能擁有業界最大尺寸產品技術,今年挑戰獲利倍增、每
股純益13元以上的目標。
受First Solar財報激勵,台股中茂迪、益通(
3452)、中美晶(5483)、合晶(6182)、綠能昨
天全數以漲停收市。
分析師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轉換效率不及傳統矽晶材料,
但製程步驟較少、面積較大,相當具有優勢,讓茂迪(6244
)等現階段僅擁有矽晶技術但有缺料窘境的傳統業者腹背受敵。
綠能、富陽光電等業者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其中綠能從太陽能
矽晶圓領域切入,擁有太陽能產業背景優勢引進目前業界最大尺
寸8.5代生產線,規畫初期建構一條30MW生產線,5月開
始裝機,第四季起大量產出,全產能挹注30億元營收,明年擴
產至50MW(百萬瓦)以上。
綠能透露,去年全年營收50.51億元,創歷史新高,內部自
結稅前盈餘7.39億元,稅後純益6.35億元,每股純益
7.5元,今年將以拓展薄膜業務為主力。
富邦證券估計綠能今年稅後純益13.26億元,每股純益
13.74元,明年稅後純益成長至15.56億元,每股純益
16.12元。
綠能昨天並公告,將自今(15)日起買回庫藏股3,000張
,預計買回股數占發行量的3.11%,每股價格100至
180元。
富陽光電初期將建置兩條年產40MW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線,第
二季量產。
聯電轉投資的聯相也正架設第一條年產能12.5MW生產線,
第二季末量產,年底擴充至25MW以上,搶搭此波商機。
報遠優於市場預期,激勵全球太陽能類股強勢反彈。台灣業者綠
能(3514)及中環(2303)轉投資的富陽光電今年都將
量產,綠能擁有業界最大尺寸產品技術,今年挑戰獲利倍增、每
股純益13元以上的目標。
受First Solar財報激勵,台股中茂迪、益通(
3452)、中美晶(5483)、合晶(6182)、綠能昨
天全數以漲停收市。
分析師表示,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轉換效率不及傳統矽晶材料,
但製程步驟較少、面積較大,相當具有優勢,讓茂迪(6244
)等現階段僅擁有矽晶技術但有缺料窘境的傳統業者腹背受敵。
綠能、富陽光電等業者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其中綠能從太陽能
矽晶圓領域切入,擁有太陽能產業背景優勢引進目前業界最大尺
寸8.5代生產線,規畫初期建構一條30MW生產線,5月開
始裝機,第四季起大量產出,全產能挹注30億元營收,明年擴
產至50MW(百萬瓦)以上。
綠能透露,去年全年營收50.51億元,創歷史新高,內部自
結稅前盈餘7.39億元,稅後純益6.35億元,每股純益
7.5元,今年將以拓展薄膜業務為主力。
富邦證券估計綠能今年稅後純益13.26億元,每股純益
13.74元,明年稅後純益成長至15.56億元,每股純益
16.12元。
綠能昨天並公告,將自今(15)日起買回庫藏股3,000張
,預計買回股數占發行量的3.11%,每股價格100至
180元。
富陽光電初期將建置兩條年產40MW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線,第
二季量產。
聯電轉投資的聯相也正架設第一條年產能12.5MW生產線,
第二季末量產,年底擴充至25MW以上,搶搭此波商機。
今年非晶矽薄膜緊鑼密鼓布局 未跑先喘大有人在 預估至少還有
1家重量級業者加入
被喻為次世代的薄膜太陽能2008年以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為主
,正緊鑼密鼓的布局以步入量產階段,對台系薄膜太陽能業者而
言,將是重要的關鍵年,但是由於資金的需求比起傳統結晶矽高
,所以籌資不易,未跑先喘的大有人在,不過,這不減太陽能的
魅力,預估2008年可望還有1家重量級業者投資意願會浮出
檯面。
2008年被喻為太陽能的關鍵年,因為許多台系業者已積極布
局設備的進駐,預估2008年第3季開始,幾家太陽能業者將
步入量產階段,其中聯電集團轉投資的聯相已於日本展出其首度
試產的薄膜太陽能產品,為2008年首季的進度表。
太陽能業者表示,由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設備的投資比傳統結晶
矽太陽能設備高出約3∼5倍,所以,雖然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量
產布局已進入尾聲,但目前台系已公開運作的10家薄膜太陽能
業者中,包括聯相、富陽、旭能、宇通、奇美電、綠能、大億光
、鑫笙、威奈聯合及大豐等,首階段資金籌措困難,目前仍未過
關的業者大有人在。
預估約有2∼3家以上,在首度競賽中因為資金問題出現未跑先
喘的現象,其中也因為這個原因而萌生退意的情況仍未變。太陽
能業者指出,資金的籌措是首階段最現實的一環,對許多資本雄
厚的業者或許不是威脅,但對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卻是一大壓
力,尤其這個產業被視為是技術規模的產業,充裕資金除了首期
設備及技術轉移之需外,後期人才吸引及穩住也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資金的門檻仍不減太陽光電產業對許多業者的吸引力,太
陽能業者透露,2008年繼聯電、奇美、光寶、大同等重量級
集團投入後,還有1家某重量級集團成員,有機會投入非晶矽薄
膜太陽能領域,但值得觀查的是該集團可能是兩岸布局外加垂直
整合,且薄膜及結晶矽雙棲,預估會對市場投下不小的震撼彈。
由於台灣本身無豐富非晶矽薄膜的量產經驗,所以投入者初期幾
乎都是仰賴全製程技轉設備商,所以還有許多業者也宣稱有意投
入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或者是積極投入了解研發階段,但需等
到設備購買已確定對象後,該領域的發展才會較為明朗。
1家重量級業者加入
被喻為次世代的薄膜太陽能2008年以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為主
,正緊鑼密鼓的布局以步入量產階段,對台系薄膜太陽能業者而
言,將是重要的關鍵年,但是由於資金的需求比起傳統結晶矽高
,所以籌資不易,未跑先喘的大有人在,不過,這不減太陽能的
魅力,預估2008年可望還有1家重量級業者投資意願會浮出
檯面。
2008年被喻為太陽能的關鍵年,因為許多台系業者已積極布
局設備的進駐,預估2008年第3季開始,幾家太陽能業者將
步入量產階段,其中聯電集團轉投資的聯相已於日本展出其首度
試產的薄膜太陽能產品,為2008年首季的進度表。
太陽能業者表示,由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設備的投資比傳統結晶
矽太陽能設備高出約3∼5倍,所以,雖然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量
產布局已進入尾聲,但目前台系已公開運作的10家薄膜太陽能
業者中,包括聯相、富陽、旭能、宇通、奇美電、綠能、大億光
、鑫笙、威奈聯合及大豐等,首階段資金籌措困難,目前仍未過
關的業者大有人在。
預估約有2∼3家以上,在首度競賽中因為資金問題出現未跑先
喘的現象,其中也因為這個原因而萌生退意的情況仍未變。太陽
能業者指出,資金的籌措是首階段最現實的一環,對許多資本雄
厚的業者或許不是威脅,但對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卻是一大壓
力,尤其這個產業被視為是技術規模的產業,充裕資金除了首期
設備及技術轉移之需外,後期人才吸引及穩住也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資金的門檻仍不減太陽光電產業對許多業者的吸引力,太
陽能業者透露,2008年繼聯電、奇美、光寶、大同等重量級
集團投入後,還有1家某重量級集團成員,有機會投入非晶矽薄
膜太陽能領域,但值得觀查的是該集團可能是兩岸布局外加垂直
整合,且薄膜及結晶矽雙棲,預估會對市場投下不小的震撼彈。
由於台灣本身無豐富非晶矽薄膜的量產經驗,所以投入者初期幾
乎都是仰賴全製程技轉設備商,所以還有許多業者也宣稱有意投
入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或者是積極投入了解研發階段,但需等
到設備購買已確定對象後,該領域的發展才會較為明朗。
薄膜太陽能電池 崛起 生產成本相對具優勢,台系廠商以綠能、聯
相、富陽最受關注
近年全球一片「再生能源」熱,其中以太陽光電產業為最,當
二○○七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廠多為上游矽原料缺乏所苦,非晶矽
薄膜太陽能電池趁勢崛起。
在多晶矽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在生產成本上
相對具優勢,以目前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台系廠商來看,隸屬
大同旗下的綠能科技及聯電與中環集團所投資的聯相光電和富陽
光電格外受到業界關注;其中,聯相光電與富陽光電即將在第二
季陸續投產,為國內最早邁入商品化的公司,而綠能科技則斥資
二十億元投入八.五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為現今單一尺寸最
大者。
綠能科技總經理林和龍表示,綠能觀音廠區所規劃二˙七五公頃的
薄膜趨積極進行土建中,未來將生產二˙六公尺×二˙二公尺的超大
型玻璃基板,是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基板的四倍之多,整套完整
生產設備年產能最高可達75MW(百萬瓦),為目前市場較佳
者,未來將應用在建築、發電廠等大面積模組上。中環集團轉投
資的富陽光電,將於第二季正式量產,初期規劃兩條生產線產能
為40 MW(百萬瓦),預計全數運轉後約可貢獻四十億元營
收。
此外,聯相光電日前正式進駐中科,目前是同業中率先切入建築
市場應用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該公司資深副總周國輝表示,將
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損
益兩平並開始獲利。
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已逐漸增溫中,展望今年將是產業發展
極重要的一年,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模組與電池的製程連貫,
在材料使用上,不僅有其差異,且技術來源不同,倘若國內相關
材料廠能加速量產,將有機會使產業的發展更加快速。
相、富陽最受關注
近年全球一片「再生能源」熱,其中以太陽光電產業為最,當
二○○七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廠多為上游矽原料缺乏所苦,非晶矽
薄膜太陽能電池趁勢崛起。
在多晶矽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在生產成本上
相對具優勢,以目前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台系廠商來看,隸屬
大同旗下的綠能科技及聯電與中環集團所投資的聯相光電和富陽
光電格外受到業界關注;其中,聯相光電與富陽光電即將在第二
季陸續投產,為國內最早邁入商品化的公司,而綠能科技則斥資
二十億元投入八.五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為現今單一尺寸最
大者。
綠能科技總經理林和龍表示,綠能觀音廠區所規劃二˙七五公頃的
薄膜趨積極進行土建中,未來將生產二˙六公尺×二˙二公尺的超大
型玻璃基板,是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基板的四倍之多,整套完整
生產設備年產能最高可達75MW(百萬瓦),為目前市場較佳
者,未來將應用在建築、發電廠等大面積模組上。中環集團轉投
資的富陽光電,將於第二季正式量產,初期規劃兩條生產線產能
為40 MW(百萬瓦),預計全數運轉後約可貢獻四十億元營
收。
此外,聯相光電日前正式進駐中科,目前是同業中率先切入建築
市場應用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該公司資深副總周國輝表示,將
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損
益兩平並開始獲利。
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已逐漸增溫中,展望今年將是產業發展
極重要的一年,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模組與電池的製程連貫,
在材料使用上,不僅有其差異,且技術來源不同,倘若國內相關
材料廠能加速量產,將有機會使產業的發展更加快速。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每桶直逼100美元大關,在替代能源勢力
興起下,太陽能族群今年依舊是前途光明,只是傳統矽晶材料大
缺,新世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能否趁勢崛起,值得關注。
太陽能商機到底有多大?昱晶(3514)預估,最快2012
年至2015年時,太陽能發電成本便能與傳統發電相當,呈現
黃金交叉,將會是商機大開的引爆點,估計在「黃金交叉點」出
現時,太陽能市場可達5.2兆美元。
市場商機湧現,也是太陽能業者大放光明的好時機。就目前太陽
能電池廠來看,茂迪(6244)2007年營收已突破百億元
大關,2008年產業前景依舊看好,電池廠持續擴產,使益通
(3452)、昱晶、新日光等業者,也都有機會角逐「年營收
百億元俱樂部」的成員之一。
多晶矽缺料 短期內難解
不過,多晶矽(polysilicon)材料大缺,是讓傳統
矽晶材料電池成長最大的阻礙。業界普遍認為,缺料問題要到
2010年後才有紓解的可能,也因此,短期內傳統結晶矽太陽
能業仍將處於「上肥下瘦」的局面,中美晶(5483)、合晶
(6182)、綠能(3519)等業者可望延續業績高檔的好
光景,而在三家業者中,中美晶與綠能2008年營收也可望突
破百億元大關。
儘管矽材料價格持續飆漲,現貨價每公斤喊到400美元的「天
價」,加上終端產品售價長期看跌,在「成本墊高、售價下滑」
狀況下,傳統太陽能電池業者營運頗受市場憂慮,但業者對後勢
發展並不悲觀。
結晶矽薄膜 兩勢力崛起
茂迪太陽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便認為,太陽能發電售價走
跌,可刺激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有利業者擴大出貨量。
他認為,太陽能產業原本就應該是「薄利多銷」的生意,最終產
業模式仍將走向規模經濟,產能與技術取得優勢者,將成為最終
贏家。
傳統太陽能原材料多晶矽大缺貨,使太陽能業已由傳統結晶矽領
域獨大的局面,陸續有新世代薄膜材料的業者興起,「結晶矽」
與「薄膜」兩大勢力分庭抗禮,準備共同搶食龐大的太陽能商機
大餅。
單就台灣來看,即將量產、建廠進行中、或剛宣布即將投入的薄
膜太陽能電池業者,總計有大同轉投資的綠能、聯電轉投資的聯
相與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等近十家,使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一
躍成為最熱門的行業,對市場資金及投資者目光均產生磁吸作用
。
其中,聯電旗下的聯相與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將在2008
年3、4月陸續投產,是此波薄膜熱潮中,最早邁入商品化的公
司;綠能則斥資20億元向美商應材購買設備,投入的8.5代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是當今單一尺寸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最快今年第四季量產,這些新進者往後績效如何,市場拭目以待
。
興起下,太陽能族群今年依舊是前途光明,只是傳統矽晶材料大
缺,新世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能否趁勢崛起,值得關注。
太陽能商機到底有多大?昱晶(3514)預估,最快2012
年至2015年時,太陽能發電成本便能與傳統發電相當,呈現
黃金交叉,將會是商機大開的引爆點,估計在「黃金交叉點」出
現時,太陽能市場可達5.2兆美元。
市場商機湧現,也是太陽能業者大放光明的好時機。就目前太陽
能電池廠來看,茂迪(6244)2007年營收已突破百億元
大關,2008年產業前景依舊看好,電池廠持續擴產,使益通
(3452)、昱晶、新日光等業者,也都有機會角逐「年營收
百億元俱樂部」的成員之一。
多晶矽缺料 短期內難解
不過,多晶矽(polysilicon)材料大缺,是讓傳統
矽晶材料電池成長最大的阻礙。業界普遍認為,缺料問題要到
2010年後才有紓解的可能,也因此,短期內傳統結晶矽太陽
能業仍將處於「上肥下瘦」的局面,中美晶(5483)、合晶
(6182)、綠能(3519)等業者可望延續業績高檔的好
光景,而在三家業者中,中美晶與綠能2008年營收也可望突
破百億元大關。
儘管矽材料價格持續飆漲,現貨價每公斤喊到400美元的「天
價」,加上終端產品售價長期看跌,在「成本墊高、售價下滑」
狀況下,傳統太陽能電池業者營運頗受市場憂慮,但業者對後勢
發展並不悲觀。
結晶矽薄膜 兩勢力崛起
茂迪太陽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便認為,太陽能發電售價走
跌,可刺激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有利業者擴大出貨量。
他認為,太陽能產業原本就應該是「薄利多銷」的生意,最終產
業模式仍將走向規模經濟,產能與技術取得優勢者,將成為最終
贏家。
傳統太陽能原材料多晶矽大缺貨,使太陽能業已由傳統結晶矽領
域獨大的局面,陸續有新世代薄膜材料的業者興起,「結晶矽」
與「薄膜」兩大勢力分庭抗禮,準備共同搶食龐大的太陽能商機
大餅。
單就台灣來看,即將量產、建廠進行中、或剛宣布即將投入的薄
膜太陽能電池業者,總計有大同轉投資的綠能、聯電轉投資的聯
相與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等近十家,使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一
躍成為最熱門的行業,對市場資金及投資者目光均產生磁吸作用
。
其中,聯電旗下的聯相與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將在2008
年3、4月陸續投產,是此波薄膜熱潮中,最早邁入商品化的公
司;綠能則斥資20億元向美商應材購買設備,投入的8.5代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是當今單一尺寸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最快今年第四季量產,這些新進者往後績效如何,市場拭目以待
。
奇美電、聯電集團太陽能產業布局今年開花結果,奇美電預計投
資20億元,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產能25到30MW,
最快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量產;聯電集團轉投資的聯相初期
投入12.5MW的規模,農曆年前後試產、4月量產,同時進
行第二期擴充計畫。
薄膜太陽能電池勢力崛起,大同旗下綠能、聯電轉投資的聯相,
以及中環旗下的富陽光電今年都將量產,茂矽、宇通與奇美電也
相繼加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
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被視為明日之星,投入者眾,不過業者認為
,進入門檻雖然不高,但得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研發人力,才能逐
步提升轉換效率,也必須建構更大的規模,才有競爭力。
奇美電繼進行光電產業垂直整合之後,全力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
產業。初期將由薄膜太陽能電池開始,先投入20億元、產能為
25 到30MW,薄膜太陽能電池投資資金將達百億元。
奇美電投入太陽能電池產業,有人才、資金與現成的廠房可以利
用,與其他轉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相比,具有雄厚的後盾。在
大陸模組廠持續擴增產能下,奇美電位於南科的LCM廠廠房可
以提供太陽能電池廠使用,還有相當大的擴廠空間。
聯電集團轉投資比重超過五成的聯相初期投入12.5MW的規
模,農曆年前後開始試產,年底達到37.5MW,2010年
達到200MW、總投資100億元的規模。聯相認為,100
億元投資規模是廠商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投資門檻,資金不夠
就不能通過這場考驗。
聯相公司指出,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前景看好,但是要具備競爭
力面積要夠大、轉換效率也要夠好才行。這個產業必須不斷的投
資、不斷的研發,使轉換效率從現有7%快速提升。薄膜能太陽
能電池轉換效率要提高到10%以上,空間相當大,轉換效率的
提升也是未來業者競爭力的關鍵。
資20億元,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產能25到30MW,
最快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量產;聯電集團轉投資的聯相初期
投入12.5MW的規模,農曆年前後試產、4月量產,同時進
行第二期擴充計畫。
薄膜太陽能電池勢力崛起,大同旗下綠能、聯電轉投資的聯相,
以及中環旗下的富陽光電今年都將量產,茂矽、宇通與奇美電也
相繼加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
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被視為明日之星,投入者眾,不過業者認為
,進入門檻雖然不高,但得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研發人力,才能逐
步提升轉換效率,也必須建構更大的規模,才有競爭力。
奇美電繼進行光電產業垂直整合之後,全力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
產業。初期將由薄膜太陽能電池開始,先投入20億元、產能為
25 到30MW,薄膜太陽能電池投資資金將達百億元。
奇美電投入太陽能電池產業,有人才、資金與現成的廠房可以利
用,與其他轉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相比,具有雄厚的後盾。在
大陸模組廠持續擴增產能下,奇美電位於南科的LCM廠廠房可
以提供太陽能電池廠使用,還有相當大的擴廠空間。
聯電集團轉投資比重超過五成的聯相初期投入12.5MW的規
模,農曆年前後開始試產,年底達到37.5MW,2010年
達到200MW、總投資100億元的規模。聯相認為,100
億元投資規模是廠商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投資門檻,資金不夠
就不能通過這場考驗。
聯相公司指出,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前景看好,但是要具備競爭
力面積要夠大、轉換效率也要夠好才行。這個產業必須不斷的投
資、不斷的研發,使轉換效率從現有7%快速提升。薄膜能太陽
能電池轉換效率要提高到10%以上,空間相當大,轉換效率的
提升也是未來業者競爭力的關鍵。
繼半導體、面板產業後,太陽能電池產業成為台灣新興、並具有
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
由於太陽能電池產業成長快速,人才需求殷切,求才觸角伸向半
導體與面板,科技產業的人才爭奪勢必掀開新的戰局。
太陽能電池產業快速發展,人才的供給顯然還跟不上需求。聯相
快速擴增產能,要在三年間投入100億元,目前員工數才
100多人,最近四處招兵買馬,至少要補進200位人才,才
能讓軟體和硬體同步發展。
茂迪雖然已經是太陽能電池大廠了,仍然繼續擴增員額,去年茂
迪吸引為數可觀的半導體龍頭大廠資深員工加入,茂迪今年還有
300個職缺,考驗半導體大廠的留才能力。
奇美電則是另一種模式。奇美電最近才決定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
產業,但是面板產業與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製程相近,切入太陽能
的困難度降低,而且面板廠的研發人力、資源充足,比起其他的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更具優勢。池量產,勢必大舉招募人才,農曆
年後將引爆人才大搬風。
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
由於太陽能電池產業成長快速,人才需求殷切,求才觸角伸向半
導體與面板,科技產業的人才爭奪勢必掀開新的戰局。
太陽能電池產業快速發展,人才的供給顯然還跟不上需求。聯相
快速擴增產能,要在三年間投入100億元,目前員工數才
100多人,最近四處招兵買馬,至少要補進200位人才,才
能讓軟體和硬體同步發展。
茂迪雖然已經是太陽能電池大廠了,仍然繼續擴增員額,去年茂
迪吸引為數可觀的半導體龍頭大廠資深員工加入,茂迪今年還有
300個職缺,考驗半導體大廠的留才能力。
奇美電則是另一種模式。奇美電最近才決定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
產業,但是面板產業與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製程相近,切入太陽能
的困難度降低,而且面板廠的研發人力、資源充足,比起其他的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更具優勢。池量產,勢必大舉招募人才,農曆
年後將引爆人才大搬風。
聯電(2303)跨足太陽能事業將正式起飛,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電
池廠聯相光電明年第二季開始量產,是此波搶進薄膜領域太陽能電
池廠中第一家量產的業者。
聯相總經理王修銘昨日表示,聯相已完成產品樣本,明年底產能
倍增至25MW(百萬瓦)以上,在最短時間內獲利。
台灣電子大廠力晶(5346)與台達電(2308)分別成立新日光與
旺能,投入太陽能電池領域,其中新日光已是興櫃公司,旺能也
將在年底前登錄興櫃。聯相運作後,將是台灣另一電子大廠跨足
太陽能領域。
王修銘指出,聯相自國外引進整廠輸入設備,太陽能電池光電轉
換率約在7%以上,第一條生產線年產能12.5MW,將在明年第二季
量產。
他透露,聯相已有產品樣本參加海外太陽能電池展,深獲下游模
組廠好評,聯相已訂購第二條生產線設備,產能倍增至25MW以上。
聯相已租用中科后里園區北側后里農場8公頃土地,投資30億元規
畫興建三座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
王修銘說,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光電轉換率僅6%、7%,未來技術
提升空間大,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
可以降低16%成本,往後極具競爭力。
看好太陽能產業前景,聯電今年3月以來持續加碼投資聯相,迄
今已持有聯相4.52萬餘張股票,持股比率34.55%,成為聯相最大
股東,每股成本約16.89元。目前聯相資本額13億元,董事長由聯
電前財務長洪嘉聰擔任。
池廠聯相光電明年第二季開始量產,是此波搶進薄膜領域太陽能電
池廠中第一家量產的業者。
聯相總經理王修銘昨日表示,聯相已完成產品樣本,明年底產能
倍增至25MW(百萬瓦)以上,在最短時間內獲利。
台灣電子大廠力晶(5346)與台達電(2308)分別成立新日光與
旺能,投入太陽能電池領域,其中新日光已是興櫃公司,旺能也
將在年底前登錄興櫃。聯相運作後,將是台灣另一電子大廠跨足
太陽能領域。
王修銘指出,聯相自國外引進整廠輸入設備,太陽能電池光電轉
換率約在7%以上,第一條生產線年產能12.5MW,將在明年第二季
量產。
他透露,聯相已有產品樣本參加海外太陽能電池展,深獲下游模
組廠好評,聯相已訂購第二條生產線設備,產能倍增至25MW以上。
聯相已租用中科后里園區北側后里農場8公頃土地,投資30億元規
畫興建三座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
王修銘說,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光電轉換率僅6%、7%,未來技術
提升空間大,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
可以降低16%成本,往後極具競爭力。
看好太陽能產業前景,聯電今年3月以來持續加碼投資聯相,迄
今已持有聯相4.52萬餘張股票,持股比率34.55%,成為聯相最大
股東,每股成本約16.89元。目前聯相資本額13億元,董事長由聯
電前財務長洪嘉聰擔任。
太陽能股 扮反彈先鋒
中美晶、合晶、茂迪、益通營收一路衝高,昱晶、綠能將掛牌上
市,可望推升類股氣勢。
太陽能族群將是牽動此波台股反彈行情的指標之一,老將如中美晶
(5483)、合晶(6182)、茂迪(6244)、益通(3452)四大天王
營收一路衝高,族群話題隨著高油價議題再度引人矚目;新兵則有
昱晶(3514)、綠能(3519)也將掛牌上市,搶進資本市場,把太
陽能族群的熱力推向高點。
而在老字號與「二代軍」大放光芒之際,業界新秀竄起的速度,也
比想像中快甚多。茂矽(2342)下半年才開始運作的太陽能電池產
線,7月挹注營收比重已超過總營收的一成,月起第一條年產能30
MW(百萬瓦)產線將全產能運作,單月營收挹注可達1億元以上,
營收比重跳增至三成附近。
除茂矽外,大型電子業轉投資的太陽能電池廠也正以飛快速度前進
,只是多半因暫不打算上市櫃,仍在未上市公司階段,財務資訊等
多以合併在大型企業下呈現。例如台達電旗下的旺能,目前也全產
能運作中。
據台達電高層透露,旺能目前每月營收已能與益通抗衡,甚至有凌
越益通的氣勢;而力晶轉投資的新日光,在台積電前資深副總林坤
禧的領軍下,也已邁入獲利階段,今年也逐漸在新崛起的業者中嶄
露頭角。
太陽能的高人氣度,今年吸引更多業者加入,有趣的是,新加入的
業者,多半在其原領域已有一定的能見度與地位,跨入太陽能領域
,主要為尋求「轉型」。例如PCB大廠燿華在宜蘭縣利澤工業區建
起第一條年產能30MW的太陽能電池產線,估計全產能運作後,每
年可帶進約30億元營收,也可望在產線運作第一年便開始賺錢。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但傳統矽晶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深受上
游多晶矽缺料影響,在老字號業者仍評估跨入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
池的量產效益時,已有不少業者投入這個領域,準備與茂迪、益通
等老字號業者分庭抗禮。
除長晶廠綠能「舊瓶裝新酒」,從矽晶圓向下延伸至此一全新領域
,已向美商應用材料購買機台為量產積極準備外,聯電轉投資的聯
相科技,可謂是這批國內投入薄膜太陽能的前鋒。
聯相已決定進駐中科后里園區,成為聯電集團在中科「插旗」的第
一件重大投資案。聯相的營運風格延續著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
豪氣,規劃在中科興建一座國內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全案預
計7月啟動建廠。
光碟片大廠中環,藉由轉投資「富陽光電」,向瑞士設備大廠
Oer-likon(歐瑞康)買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線,規劃年產能達30MW
,明年第一季試產、年營收上看2 億元,第二季量產薄膜型太陽能
電池模組。除此之外,LED 背光模組也傳出有意在南科建立薄膜太
陽能電池產線,但公司以「一切都還沒有確切規劃」回應。
除了太陽能電池百家爭鳴之外,上游長晶與多晶矽原料也是人氣紅
不讓。除了既有長晶三雄中美晶、合晶、綠能仍積極擴產,擁有「
類長晶技術」的二極體廠與磊晶廠,也看好這塊毛利更勝於太陽能
電池,且既有技術擁有相對優勢的領域,伺機而動。
最早傳出有意轉進長晶的是統一集團下二極體廠統懋,第一條產線20MW,未來相關業務每年可望挹注約15億元營收。
中美晶、合晶、茂迪、益通營收一路衝高,昱晶、綠能將掛牌上
市,可望推升類股氣勢。
太陽能族群將是牽動此波台股反彈行情的指標之一,老將如中美晶
(5483)、合晶(6182)、茂迪(6244)、益通(3452)四大天王
營收一路衝高,族群話題隨著高油價議題再度引人矚目;新兵則有
昱晶(3514)、綠能(3519)也將掛牌上市,搶進資本市場,把太
陽能族群的熱力推向高點。
而在老字號與「二代軍」大放光芒之際,業界新秀竄起的速度,也
比想像中快甚多。茂矽(2342)下半年才開始運作的太陽能電池產
線,7月挹注營收比重已超過總營收的一成,月起第一條年產能30
MW(百萬瓦)產線將全產能運作,單月營收挹注可達1億元以上,
營收比重跳增至三成附近。
除茂矽外,大型電子業轉投資的太陽能電池廠也正以飛快速度前進
,只是多半因暫不打算上市櫃,仍在未上市公司階段,財務資訊等
多以合併在大型企業下呈現。例如台達電旗下的旺能,目前也全產
能運作中。
據台達電高層透露,旺能目前每月營收已能與益通抗衡,甚至有凌
越益通的氣勢;而力晶轉投資的新日光,在台積電前資深副總林坤
禧的領軍下,也已邁入獲利階段,今年也逐漸在新崛起的業者中嶄
露頭角。
太陽能的高人氣度,今年吸引更多業者加入,有趣的是,新加入的
業者,多半在其原領域已有一定的能見度與地位,跨入太陽能領域
,主要為尋求「轉型」。例如PCB大廠燿華在宜蘭縣利澤工業區建
起第一條年產能30MW的太陽能電池產線,估計全產能運作後,每
年可帶進約30億元營收,也可望在產線運作第一年便開始賺錢。
太陽能電池市況高燒不退,但傳統矽晶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深受上
游多晶矽缺料影響,在老字號業者仍評估跨入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
池的量產效益時,已有不少業者投入這個領域,準備與茂迪、益通
等老字號業者分庭抗禮。
除長晶廠綠能「舊瓶裝新酒」,從矽晶圓向下延伸至此一全新領域
,已向美商應用材料購買機台為量產積極準備外,聯電轉投資的聯
相科技,可謂是這批國內投入薄膜太陽能的前鋒。
聯相已決定進駐中科后里園區,成為聯電集團在中科「插旗」的第
一件重大投資案。聯相的營運風格延續著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
豪氣,規劃在中科興建一座國內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全案預
計7月啟動建廠。
光碟片大廠中環,藉由轉投資「富陽光電」,向瑞士設備大廠
Oer-likon(歐瑞康)買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線,規劃年產能達30MW
,明年第一季試產、年營收上看2 億元,第二季量產薄膜型太陽能
電池模組。除此之外,LED 背光模組也傳出有意在南科建立薄膜太
陽能電池產線,但公司以「一切都還沒有確切規劃」回應。
除了太陽能電池百家爭鳴之外,上游長晶與多晶矽原料也是人氣紅
不讓。除了既有長晶三雄中美晶、合晶、綠能仍積極擴產,擁有「
類長晶技術」的二極體廠與磊晶廠,也看好這塊毛利更勝於太陽能
電池,且既有技術擁有相對優勢的領域,伺機而動。
最早傳出有意轉進長晶的是統一集團下二極體廠統懋,第一條產線20MW,未來相關業務每年可望挹注約15億元營收。
大同集團旗下的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科技,與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簽約合作投資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期望在太陽光電產業
的熱力影響下,以其矽晶圓的事業基礎及同集團的華映的經驗做跳
板,向未來極具潛力的產品發展;除此之外,一些光碟片廠商,如
浩瀚數位、訊碟科技及中環等廠商,也陸續宣布投入這個產業,台
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已經逐漸升溫。
在多晶矽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薄膜太陽能電池提早受人注目,
使得很多慢一步踏入這當紅產業的廠商也獲得了第二輪的切入機會
。加上應用材料為首的設備廠商很難打入LCD面板技術堅強的日本
市場,因此積極尋找中國、台灣及歐美等新投入地區,爭取相關廠
商的合作機會,並達到技術驗證及改進的效果;目前台灣除了綠能
外,也有聯相與日本ULV C,鑫笙與美國EPV簽約等案例。
但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除了設備製程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
其他材料的支援,如填充材料、背板及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目前台灣在這些材料都沒有明顯的涉足,
幾乎以進口為主;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是電池及模組製程連貫,
因此電池完成,模組也跟著完成,封裝材料的供應也成了重大的課題。
目前台灣已有頂晶等模組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未來擴產加上薄膜
太陽能電池的需求上升,這些材料的供應吃緊也是可以預期;TCO
更由於是LCD面板的共通材料,是否會使得TCO價格飆漲也是個觀
重點,尤其是近年來銦價因LCD面板在ITO的大量需求而漲了將近十
倍之多,對於標榜低成本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從另一角度看,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成長夠快,應能促使台
灣的相關材料廠商看上這個商機而投入,並加速其量產,將會使得
這新興產業發展更順利。
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擁有可透光、發電量高、且用矽量低的優點,若
加上未來可撓性技術的改良及轉換率的改善,配合BIPV的建材趨勢
,是個具有高潛力的產品。
但要如何使這產品能在台灣有更為順利的發展,除了優秀的製程技
術及經驗外,材料的供給及產業鏈的完整也是個重大關鍵。目前台
灣五家廠商,技術來源也都完全不同,材料的使用上也是有一定程
度的差異,材料廠商應該朝客製化服務來滿足這些廠商的需求,才
能使得產業及利潤達到最佳化的水準。
Materials)簽約合作投資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期望在太陽光電產業
的熱力影響下,以其矽晶圓的事業基礎及同集團的華映的經驗做跳
板,向未來極具潛力的產品發展;除此之外,一些光碟片廠商,如
浩瀚數位、訊碟科技及中環等廠商,也陸續宣布投入這個產業,台
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已經逐漸升溫。
在多晶矽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薄膜太陽能電池提早受人注目,
使得很多慢一步踏入這當紅產業的廠商也獲得了第二輪的切入機會
。加上應用材料為首的設備廠商很難打入LCD面板技術堅強的日本
市場,因此積極尋找中國、台灣及歐美等新投入地區,爭取相關廠
商的合作機會,並達到技術驗證及改進的效果;目前台灣除了綠能
外,也有聯相與日本ULV C,鑫笙與美國EPV簽約等案例。
但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除了設備製程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
其他材料的支援,如填充材料、背板及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目前台灣在這些材料都沒有明顯的涉足,
幾乎以進口為主;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是電池及模組製程連貫,
因此電池完成,模組也跟著完成,封裝材料的供應也成了重大的課題。
目前台灣已有頂晶等模組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未來擴產加上薄膜
太陽能電池的需求上升,這些材料的供應吃緊也是可以預期;TCO
更由於是LCD面板的共通材料,是否會使得TCO價格飆漲也是個觀
重點,尤其是近年來銦價因LCD面板在ITO的大量需求而漲了將近十
倍之多,對於標榜低成本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從另一角度看,若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成長夠快,應能促使台
灣的相關材料廠商看上這個商機而投入,並加速其量產,將會使得
這新興產業發展更順利。
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擁有可透光、發電量高、且用矽量低的優點,若
加上未來可撓性技術的改良及轉換率的改善,配合BIPV的建材趨勢
,是個具有高潛力的產品。
但要如何使這產品能在台灣有更為順利的發展,除了優秀的製程技
術及經驗外,材料的供給及產業鏈的完整也是個重大關鍵。目前台
灣五家廠商,技術來源也都完全不同,材料的使用上也是有一定程
度的差異,材料廠商應該朝客製化服務來滿足這些廠商的需求,才
能使得產業及利潤達到最佳化的水準。
繼聯電集團的聯相光電之後,由光碟片廠商訊碟轉投資的旭能光電,也
決定投資40億元,進駐中部科學園區,設立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聯相
與旭能合計規劃六座工廠,中科可望成為國內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
基地。
目前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僅能少量生產,而聯相位於中科后里園區的
第一座廠房,已訂明年初裝機投產,將是全球第一座量產的大型、大尺
寸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備受全球矚目。
配合旭能的投資計畫,中科管理區已協調進駐中科后里園區七星農場的
友達與華映,分別提撥靠近農場南側5公頃及3公頃土地,合計8公頃土地
供旭能進駐設廠。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投資審議委員會8月底將開會討論
此案。
目前,計劃進駐中科的太陽能產業廠商共有三家。其中,聯相初期將投
資30億元在后里園區北側后里農場租用8公頃土地,規劃三座薄膜太陽能
電池廠,此案已在6月底動工。
聯相主要股東為聯電、旭德科技及欣興電子,與日本技術大廠日本真空
(Ulvac)合作,規劃的產品為超大尺寸及高發電效率薄膜式太陽電電池
的晶圓、電池及模組。
旭能光電則是與日商伊藤忠商社合作,進軍薄膜式太陽能電池領域。旭
能初步規劃,中科廠總投資金額40億元,其中第一座工廠將趕在9月動工
,明年中完工投產,將先設立一條年產能25MW(百萬瓦)生產線,預
計五年內產能將擴展至200MW。
旭能規劃,第一條生產線明年量產後,將先應用在建材上,創造出綠色
節能建築。未來在第二條生產線完成建置後,將進一步把薄膜太陽能電
池應用在個人商品上,包括衣服、包包、手機及隨身聽等。
另一家預計9月動工的干布科技,將投資2億元在中科后里農場基地聯相
旁,租用1.2公頃土地,規劃興建一座矽晶太陽能電池模組廠,新廠預計
明年完工投產。
中科管理局表示,聯相、干布及旭能陸續進駐中科后里園區投資太陽能
電池及模組廠,有助於太陽能產業的垂直分工,中科儼然成為新的太陽
能產業聚落。目前,中科是國內12吋晶圓及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主要生產
基地。
決定投資40億元,進駐中部科學園區,設立薄膜式太陽能電池廠。聯相
與旭能合計規劃六座工廠,中科可望成為國內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
基地。
目前新世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僅能少量生產,而聯相位於中科后里園區的
第一座廠房,已訂明年初裝機投產,將是全球第一座量產的大型、大尺
寸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備受全球矚目。
配合旭能的投資計畫,中科管理區已協調進駐中科后里園區七星農場的
友達與華映,分別提撥靠近農場南側5公頃及3公頃土地,合計8公頃土地
供旭能進駐設廠。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投資審議委員會8月底將開會討論
此案。
目前,計劃進駐中科的太陽能產業廠商共有三家。其中,聯相初期將投
資30億元在后里園區北側后里農場租用8公頃土地,規劃三座薄膜太陽能
電池廠,此案已在6月底動工。
聯相主要股東為聯電、旭德科技及欣興電子,與日本技術大廠日本真空
(Ulvac)合作,規劃的產品為超大尺寸及高發電效率薄膜式太陽電電池
的晶圓、電池及模組。
旭能光電則是與日商伊藤忠商社合作,進軍薄膜式太陽能電池領域。旭
能初步規劃,中科廠總投資金額40億元,其中第一座工廠將趕在9月動工
,明年中完工投產,將先設立一條年產能25MW(百萬瓦)生產線,預
計五年內產能將擴展至200MW。
旭能規劃,第一條生產線明年量產後,將先應用在建材上,創造出綠色
節能建築。未來在第二條生產線完成建置後,將進一步把薄膜太陽能電
池應用在個人商品上,包括衣服、包包、手機及隨身聽等。
另一家預計9月動工的干布科技,將投資2億元在中科后里農場基地聯相
旁,租用1.2公頃土地,規劃興建一座矽晶太陽能電池模組廠,新廠預計
明年完工投產。
中科管理局表示,聯相、干布及旭能陸續進駐中科后里園區投資太陽能
電池及模組廠,有助於太陽能產業的垂直分工,中科儼然成為新的太陽
能產業聚落。目前,中科是國內12吋晶圓及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主要生產
基地。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