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新科技(公)公司新聞
這是台灣首次出現虛擬貨幣第三方支付購物的模式。第三方支付主管機關數位部表示,藍新金流負責代收、代付業務,適用第三方支付的相關規定,簽訂合約時必須落實對店家之間的KYC(了解身分),或不定期做巡檢等相關作為,避免落入洗錢陷阱及遭詐騙集團運用。
BitoPay支援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三種市場主流幣種,消費者若手上握有相關虛擬幣並下載BitoPay App,只要在線上商店挑選以新台幣計價的商品後,支付流程中會即時顯示所選幣別的匯率資訊,完成支付後,BitoPay將對應的加密貨幣轉換為新台幣撥付給藍新科技,藍新科技撥款給商家,商家收款後出貨給消費者。
藍新科技總經理鍾興博指出,加密貨幣的發展與管理已逐漸成熟,目前幾個主流加密貨幣已廣為消費者熟悉,甚至成為個人的基本資產配置,期盼透過此一商業模式,讓加密貨幣除投資外也具備消費價值,成為支付產業的新藍海,日本等許多先進國家都推動加密貨幣交易,台灣並非個案。
鍾興博指出,台灣目前有許多商家想擁抱廣大的加密貨幣商機,但因開戶、系統對接、帳戶結算、風險控管等挑戰大而卻步,藍新科技與幣託集團將負責系統建置,商家只要開啟加密貨幣支付服務功能,無痛搶進新的消費商機。
藍新科技提供刷卡、行動支付╱錢包、跨境支付等數十種收款服務,資本額7.5億元,最大股東智冠持股約51%,主要業務第三方支付線上合作商家約有30萬家,涵蓋旅遊、遊戲、3C電競產品等。等於BitoPay一推出就有潛在合作的30萬間線上商家,未來也會鎖定旅遊、遊戲點數與3C相關消費等虛擬幣線上購物商機。
藍新科技與幣託集團推出的加密貨幣支付工具BitoPay是全台首創的創新金融科技應用,藍新科技要先取得數發部同意,作為新創的幣託集團則要取得金管會、證期局同意,才能進行相關業務,須具備一定規模、技術能力與風險控管能力等門檻。
業界人士分析,目前市場上僅BitoPay具有線上加密貨幣支付服務,可說是獨門生意,藍新科技與幣託集團短期內將寡占市場,囊括全台所有線上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的消費商機,智冠為藍新科技第一大股東,估計受惠最大。
據悉,當時王俊博看好未來台灣電子支付產業前景,藍新科技也想尋求新的投資方加入壯大規模,雙方很快就達成整併的共識,當年藍新科技的年交易額約200多億元,整併過後不到四年光景,去年藍新科技的年交易額已逼近千億元大關,合作商家高達30萬家。
業界人士指出,從藍新科技近年來的發展狀況看來,王俊博確實押對寶。
**全達出脫藍新科技股份 處分利益近億元**
全達國際(2320)宣布,已處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藍新科技 4,619 張股票,總交易金額約 1.85 億元。此次處分占全達藍新持股的 20%,可認列的處分利益約 0.99 億元,每股稅前收益約 1.2 元。
全達國際目前持有藍新科技約 32.6% 的股份,持股成本每股 18.5 元。此次處分後,全達仍將持續分批出脫剩餘持股,目標今年內全數出清。
全達國際出脫藍新科技,主要考量母公司大宇資訊也持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紅陽科技股權。為整合資源,全達董事會決議出售藍新科技股份。
全達國際 2023 年因通路去化庫存,財務表現不佳。合併營收約 7.02 億元,年減 30.92%;歸屬母公司淨損達 0.45 億元,虧損幅度擴大。不過,隨著景氣回溫和半導體產業復甦,全達 2024 年 1-2 月營收已達 1.24 億元,年增 140.09%。
法人預估,全達國際持續處分藍新科技股份,以及轉型聚焦移動式充電樁業務,有望走出 2023 年的低潮期。
全達國際持有藍新科技股份約32.6%,持股成本為每股18.5元,目 前僅處分約2成股分,接下來還會再分批處分,希望今年內可出脫全 數持股。
全達國際此舉,主要是母公司大宇資訊也另持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紅 陽科技股權,在資源整合和分配的通盤考量下,全達國際25日董事會 時決議出售藍新科技股份。
全達國際2023年因通路去化庫存,財務表現差強人意。全年合併營 收為7.02億元,年減30.92%,歸屬母公司淨損為0.45億元,較上一 年度虧損幅度擴大一倍。而每股稅後淨損為0.57元,較2022年的每股 淨損0.29元擴大。
不過,隨著景氣回溫及半導體產業復甦,全達國際2024年1∼2月營 收達1.24億元,年增140.09%。加上陸續處分藍新科技股份,法人預 估,全達國際2024年應有機會走出2023年的營運谷底。全達國際202 4年營運重心將聚焦移動式充電樁的相關業務,包括產品的驗證以及 示範場域的規畫等。
**智冠子公司表現亮眼 藍新科技預備登興櫃**
台灣遊戲大廠智冠(5478)旗下子公司網龍和藍新科技今年營運表現備受關注。網龍開拓國際遊戲平台Steam,上架遊戲《吞食天地 2:誕生 Reborn》創佳績,2月營收飆漲七成達4,200萬元。Steam平台玩家付費意願高,網龍預計下半年續推《飄流幻境 M》和《中華英雄 Online》等新遊戲,挹注穩定營收。
此外,藍新科技代收付交易總額從最初的約250億元,大幅成長到去年800億元,加上線上、線下合計總額逾千億元,占智冠去年營收約21%。法人預估,藍新科技今年業績將持續增長,並有望在下半年登錄興櫃市場。
分析師指出,網龍去年已達到損益兩平,布局Steam平台料將帶來顯著營收成長。藍新科技在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代收付交易總額穩定成長,加上智冠本業仍強勁,預估今年智冠每股純益上看8.49元,獲利表現亮眼。
網龍2月揮軍國際遊戲平台Steam,上架旗下遊戲《吞食天地 2:誕生 Reborn》,挹注2月營收衝上4,200萬元,年增七成。相較於一般遊戲市場付費率僅約二成,Steam平台的玩家有超過八成願意付費,因此網龍新遊戲未來有望每月獲得穩定營收;網龍預計下半年在該平台上架《飄流幻境 M》及《中華英雄 Online》。
藍新科技代收付交易總額最初約250億元,去年度大幅成長至800億元,線上、線下合計總額逾千億元,規模日益壯大,占智冠去年營收約21%,預料今年業績將持續增長,並且有望在下半年登錄興櫃。
法人表示,網龍在去年度達到損平,布局Steam平台估將帶來顯著的營收成長;藍新科技則是在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代收付交易總額穩定成長,加上智冠本業仍強勁成長,預估今年每股純益上看8.49元,獲利表現亮眼。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近日來又傳出新動態!據了解,LINE Pay近期與一卡通進行了一系列的商討,不過目前尚未有收購議題的存在。雖然兩家公司在過去曾經有過合資的歷史,但近年來則維持著單純的業務合作關係。而這次商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LINE Pay即將面臨電子支付執照的申請壓力。 LINE Pay在台灣擁有超過1200萬的使用者,日均交易額接近20億元,按照相關規定,它需要在六個月內提出電子支付執照的申請。因此,與一卡通的合作關係成為了LINE Pay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可能方案。 一卡通作為台灣知名的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與LINE Pay的合作已有多年,雙方曾推出過LINE Pay一卡通帳戶。不過,2021年LINE Pay選擇出清一卡通的持股,這也意味著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轉向了更加務實的方向。 如今,面對著電子支付執照的申請壓力,LINE Pay與一卡通是否會有進一步的合作,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雙方都表示仍在商討各種可能性,但能否達成雙贏的共識,仍需時間來見證。
金管會日前點名台灣六家第三方支付業者,包括樂購蝦皮、藍新科 技、綠界、連加網路(LINE Pay)、拍付國際、富胖達(Foodpanda ),這六家為日均交易額超過10億元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依規定日均 餘額如果超過20億元,就需要在六個月內提出電子支付執照的申請。
其中,LINE Pay因使用者逾1200萬人,日均交易額相當接近20億元 ,因此,申請電子支付一事是迫在眉睫。該公司雖提供代收付的服務 ,在儲值、轉帳等電子支付的服務項目與一卡通合作。
據了解,雙方一直針對電子支付是否進一步合作,磋商各種可能性 ,希望能夠有雙贏的共識。目前LINE Pay的活躍用戶數700萬人,而 一卡通的用戶達600萬。
據了解,其實LINE Pay與一卡通雙方的合作關係一直相當緊密,多 年前LINE Pay曾入股一卡通,持股3成,雙方推出LINE Pay一卡通帳 戶,但2021年LINE Pay則出清一卡通持股,雙方維持單純業務合作關 係迄今。
如今面對著電子支付執照的壓力,雙方為了用戶不流失,是否會有 進一步的合作,也是近期業界注目的焦點。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正逐漸熱絡起來,其中<藍新科技>和LINE Pay連加網路兩大業者不僅積極朝IPO目標邁進,還在市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藍新科技在2023年底前將公開發行申請文件送交主管機關,而LINE Pay連加網路則在2日舉行臨時股東會,董事長丁注雄連任。這兩家公司都將朝登錄興櫃目標前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目前,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僅綠界科技於2022年上櫃,市值一破百億元,歐付寶亦於興櫃掛牌,吸引了眾多第三方支付業者朝IPO方向邁進。LINE Pay連加網路擁有1,300萬的終端用戶,合作的商家據點約50萬,2024年的推展重點將聚焦於跨境支付、商店導客及票券服務。
在臨時股東會中,連加網路進行了董事改選,其中含四席獨董。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丁雄注,以及連加網路的三位董事和代表台北富邦銀行的張弘儒。而獨董則由前理律法律事務所特約顧問彭運、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劉承遇、達盈管理總經理林桂光、詮識數位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陸子鈞出任。全體董事組成審計委員取代監察人。
另一方面,智冠子公司藍新科技已向主管機關遞交公開發行申請書,目前正由主管機關審核中。藍新科技的主要股東為智冠(持股50.44%)、全達國際(持股32.63%),董事長由智冠董事長王俊博擔任,智冠財務管理中心總經理鍾興博任總經理。
法人推估,藍新科技2023年線上及線下的交易額逾千億元,2023年前三季的稅後純益為0.27億元。藍新科技每年的研發經費約占營收的6%,2023年則是加碼投資,升級核心系統、雲端資訊中心、客服中心系統(包括大數據與智能服務)、整合風險分析系統,初估投入金額逾0.2億元。
藍新科技目前的主要業務為收付服務、系統整合、加值應用,未來還將推出新型態服務和商品。新服務包括企業上下游(B2B)收付服務,數據分析服務,協助商家防範偽冒詐欺,並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展商家融資及其他金融產品服務。在多元刷卡設備及管理服務方面,將擴大多樣化的終端設備型態,包含智能販賣機、無人商店等。
目前第三方支付業者僅綠界科技於2022年上櫃,掛牌後市值一破突 破百億元,歐付寶亦於興櫃掛牌,因而吸引第三方支付業者朝IPO方 向邁進。
LINE Pay連加網路目前擁有1,300萬的終端用戶,合作的商家據點 約50萬。該公司表示,2024年的推展重點在於跨境支付、商店導客及 票券服務。
連加網路臨時股東會改選董事九席,其中含四席獨董。五席董事成 員,包括有LINE Pay連加網路董事長丁雄注,連加網路的三位董事, 包括張修齊、張希雯、權五臨等人,以及代表台北富邦銀行的張弘儒 。而四席獨董則是由前理律法律事務所特約顧問彭運鵾、益思 科技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劉承遇、達盈管理總經理林桂光、詮識數位 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陸子鈞出任。而全體董事組成審計委員取代監察 人。
此外,智冠子公司藍新科技也已向主管機關遞交公開發行申請書, 目前正由主管機關審核中。根據現有的公開說明書,藍新科技主要股 東為智冠(持股50.44%)、全達國際(持股32.63%)。董事長由智 冠董事長王俊博擔任,智冠財務管理中心總經理鍾興博任總經理。
法人推估,藍新科技2023年線上及線下的交易額逾千億元。公開說 明書則是揭露藍新科技2023年前三季的稅後純益為0.27億元。2022年 營收11.66億元,年增8.54%,獲利0.57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76元 。2021年的營收為10.6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73元。
藍新科技每年的研發經費約占營收的6%,2023年則是加碼投資, 升級核心系統、雲端資訊中心、客服中心系統(包括大數據與智能服 務)、整合風險分析系統,初估投入金額逾0.2億元。
藍新科技目前主要的業務為收付服務、系統整合、加值應用。未來 還會有新型態服務和商品。新服務包括企業上下游(B2B)收付服務 ,數據分析服務,協助商家防範偽冒詐欺,並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展商 家融資及其他金融產品服務。多元刷卡設備及管理服務方面,將擴大 多樣化的終端設備型態,包含智能販賣機、無人商店等。
台灣遊戲大廠網銀國際,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網銀」,最近可是動作了不少!為何會三度爭奪「南智冠」的經營權呢?其實,關鍵就在一個不為人知的遊戲點數拆帳商模上啊! 遊戲點數對遊戲原廠和消費者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消費者花錢買點數,獲得儲值,而遊戲原廠則要跟通路商拆帳。業界人士透露,拆帳比例大約是10%,所以當智冠擁有高市占率的通路時,隨著遊戲市場的擴大,「點數」自然變得值錢,也引來了同業的關注。 智冠推出的通用型點數產品「MyCard」,現在已有680萬註冊會員,超過千萬的使用人數,還串聯了超過2,400款遊戲和數位娛樂廠商。它不僅與國內外遊戲公司合作,還與各種支付管道合作,支付方式超過百種。 基於這個廣大的客戶基礎,智冠還提供「一條龍」服務,就是遊戲原廠只要把產品給智冠,後續的行銷、異業合作、廣告投放、線下活動、KOL合作等,甚至後勤技術團隊和全年無休的多語系客服,都能一併搞定。今年,智冠更將這項服務拓展至東南亞市場,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和越南。 智冠還有研發子公司中華網龍,手握不少強勢IP,比如「金庸群俠傳」、「黃易群俠傳」。遊戲營運子公司遊戲新幹線,也經營過多款不同類型的產品。另外,即將公開發行的第三方支付藍新科技,一年的代收付金額更是超過上千億元,雖然簡單支付部分目前還在虧損中,但終端設備市占率不斷提升,可謂市場上少見的「護城河」產業小金雞。 對網銀來說,旗下最強的遊戲「星城Online」,業界傳聞一年的營收約百億。雖然網銀自己也有發展點數產品,但還是有不少玩家喜歡用「MyCard」點數消費。對這個手握滿滿現金的網銀集團來說,爭取智冠的經營權,一來可以期待更低的拆帳比,二來也能夠分享經營利潤,這可是一個長遠的好布局啊!
遊戲點數在遊戲原廠與消費者間,扮演不可缺的重要角色,消費者 花錢購買點數,獲得足額儲值,但遊戲原廠則需與通路拆帳;業界透 漏,拆帳比例大約一成,換言之,坐擁通路高市占率的智冠,隨整體 遊戲市場擴大而「點數成金」,自然吸引同業青睞。
智冠通用型點數產品「MyCard」,目前擁有680萬註冊會員、上千 萬使用人數,累計至今已串聯至少2,400款遊戲及數位娛樂廠商。不 但與國內外原廠遊戲公司或發行公司介接,同時也與各種支付管道合 作,例如信用卡、行動支付、電信帳單、海外行動支付、ATM等,支 付管道逾百種。
而在此廣大客戶基礎上,智冠再延伸發展成為「一條龍」服務。亦 即遊戲原廠只要將產品交給智冠,其他後續服務也可一併交付。如事 前登錄曝光的行銷、異業合作、創意廣宣布置、線下活動策畫、KOL 行銷合作等,甚至連後勤技術團隊及全年無休跨國多語系客服等。智 冠今年更利用此服務,擴展至東南亞市場,布局新加坡、菲律賓、泰 國、印尼和越南。
此外,智冠旗下研發子公司中華網龍,手中也握有不少強勢IP,如 「金庸群俠傳」、「黃易群俠傳」。遊戲營運子公司遊戲新幹線,則 經營過多款不同類型的產品。還有即將公開發行的第三方支付藍新科 技,一年代收付金額更是上千億元,而電子支付的簡單支付雖虧損中 ,但其終端設備市占也不斷提升中,更是市場罕見具護城河的產業小 金雞。
以網銀來說,旗下最強遊戲「星城Online」,業界傳聞一年營收約 百億。網銀雖自行發展點數產品,但不少玩家仍不脫以「MyCard」點 數消費。對於滿手現金的網銀集團而言,爭取智冠經營權,一來有望 獲得更低拆帳比,二來也可以分享經營利潤,不失為長久打算的好布 局。
智冠集團旗下的藍新科技,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的決策。根據智冠昨日公布的資料,藍新科技將進行財報重編,這主要是為了準備申請公開發行。這家在台灣市場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將對2021年和2022年的財報進行調整,以符合公開發行的相關程序。 藍新科技在台灣的第三方支付領域中,與紅陽科技、綠界科技並稱為「支付紅綠藍」。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營運已經接近損益兩平,去年線上交易額達到了700億元,今年則目標要突破800億元。如果將線下交易額也計算進去,今年的線上和線下交易額目標將會達到千億元的水準。 藍新科技預計將在近期內進行公開發行,並在明年登錄興櫃市場,繼續向股票初次上市(IPO)的目標邁進。目前智冠集團持有藍新科技超過五成的股權,而另一大股東則是來自大宇資的子公司全達,持股約33%。市場分析師預測,藍新科技未來掛牌後,將為智冠帶來可觀的業外收入。 據悉,藍新科技在完成公發後,將尋覓策略夥伴入股,並已經鎖定了一家金融機構。在明年轉興櫃後,全達將進行釋股,甚至不排除陸續處分藍新科技的持股,以確保全達明年能夠有良好的業外獲利表現。而智冠集團近年來的獲利表現亮眼,近四年的每股純益均超過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的每股純益更是達到了5.5元,優於去年同期的4.8元。
智冠科技昨(20)日晚間突然公告,因有重大事項待公布,從21日起將暫停股票交易。近期智冠陷入經營權之爭,此舉讓市場更加關注。同時,台鋼集團旗下的榮剛特殊鋼廠也宣布停牌,引人好奇雙方是否將進行股權交換或合作。市場傳言,榮剛可能增資換股,持有智冠約10%股權,而智冠則持有榮剛5%股權,但具體持股數量還待精算。近期智冠大股東網銀國際大舉加碼持股,股權從不到2%激增至10.6%,泛網銀集團對智冠的持股已超過26%,逼近董事長王俊博家族的三成股權,經營權戰火正式升溫。由於智冠與網銀股權接近,今天股票暫停交易,市場揣測是否與經營權之爭有關。業界人士指出,智冠停牌可能是為了增資、私募或股權交換等。值得注意的是,榮剛董事長王炯棻曾於2018年協助智冠力抗網銀國際爭奪經營權,此次可能再次出馬協助。智冠近年獲利亮眼,近四年每年均賺逾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達5.5元,是國內遊戲產業的業績佼佼者,帳上現金約46億元。近期智冠股價因小金雞藍新科技登錄興櫃等題材帶動,股價一度大漲,波段漲幅超過九成。先前因股價波動劇烈,智冠被列警示股,並處以分盤交易,原定今天應可解除,但由於重大事項待公布而暫停。智冠預計今天下午於櫃買中心召開記者會,解釋停牌原因,預計將成為國內遊戲產業的關注焦點。
藍新科技今年上半年營運已接近損益兩平,去年線上交易額700億元,今年目標達800億元,若加計線下交易額,今年線上、線下交易額目標將達千億元。藍新科技預計近期公開發行,明年登錄興櫃,持續向股票初次上市(IPO)邁進。
目前智冠持股藍新股權逾五成,另一大股東為大宇資旗下子公司全達,持股約33%。法人表示,藍新科技近年來業績穩定,加上市占率高,預料未來掛牌後,有望為智冠帶來豐沛的業外收入。據悉,藍新科技今年底完成公發後將尋覓策略夥伴入股,已鎖定某金融業者,明年轉興櫃後,全達將進行釋股,也不排除陸續處分藍新持股,確保全達明年業外獲利表現。
智冠近年獲利亮眼,近四年每年均賺逾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達5.5元,優於去年同期4.8元。
市場傳出,雙方將增資換股,預期榮剛持有智冠約10%股權,智冠持有榮剛5%股權,但實際持股數還需精算。
據了解,智冠大股東網銀國際日前大舉加碼持股,股權原先不到2%,在二個月時間內激增至10.6%,外界估計,泛網銀集團對智冠可控持股已逾26%,進逼智冠董事長王俊博家族持有的三成股權,雙方經營權戰火正式引爆。
由於智冠與網銀彼此持有的股權接近,今天股票暫停交易,擬對外發布重大訊息,市場推測是否與經營權之爭有關。業界人士指出,智冠停牌原因若與經營權相關,很可能是增資、私募或者股權交換等。
值得注意的是,榮剛也同步停牌,並且今天也公布重大訊息。榮剛董事長王炯棻是智冠的董事,而王炯棻曾在2018年時,協助智冠力抗網銀國際爭奪經營權,此次很可能再度出馬協助。
智冠近年獲利表現亮眼,近四年來每年均賺逾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已達5.5元,優於去年同期的4.8元,堪稱國內遊戲產業的業績資優生,截至第3季為止,智冠帳上現金約46億元。
智冠近期股價也因小金雞藍新科技登錄興櫃等題材帶動,股價劇烈波動,11月初以來,一個多月股價從95.5元一路大漲,波段漲幅逾九成。
此外,智冠先前也因股價波動劇烈,遭列警示股,並處以分盤交易,原定今天應可解除,但股票交易因重大事項待公布而暫停。智冠預計今天下午於櫃買中心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停牌原因,預料相關內容將成為國內遊戲產業關注焦點。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即將迎來新一波的上市潮。近期,智冠旗下藍新科技積極準備公開發行,並已公告將於12月20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會議將討論包括重編財報在內的多項議案。藍新科技的這一動作,預示著台灣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藍新科技近期應主管機關要求,對2022年的財報進行了重編。重編後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022年獲利為0.57億元,EPS為0.76元,與2021年相當。而2023年前三季累計獲利為0.27億元。這一結果讓市場對藍新科技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除了藍新科技,剛剛完成公開發行的連加網路(LINE Pay)也將在2024年1月2日召開股東會。會議將進行董事全面改選,並設置審計委員會。此外,連加網路還將辦理初次上市前現金增資暨新股公開承銷原股東放棄認購案,這將為原股東帶來釋股利益。
藍新科技和連加網路都是台灣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重要力量。藍新科技擁有豐富的網路商家用戶,2023年線上及線下的交易額預計將突破千億元。而連加網路則在2022年10月的交易金額已達4,342億元,市場滲透率達5成。
兩家公司的上市將對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市場分析人士預測,隨著這兩家公司的加入,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市場將進入更加競爭激烈的階段,這對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而剛公開發行的連加網路(LINE Pay),預計2024年1月2日召開股 東會,屆時將討論初次上市前現金增資暨新股公開承銷原股東放棄認 購案。
目前已掛牌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包括綠界及已於興櫃掛牌的交流資服 。未來加上連加網路(LINE Pay)及藍新科技,將有四家第三方支付 業者掛牌。
藍新科技日前應主管機關要求,重編財報。2022年原本公告獲利0 .76億元,EPS 1.1元,重編之後,獲利為0.57億元,EPS為0.76元, 獲利與2021年相當。2023年前三季累計獲利為0.27億元。
智冠表示,由於合約認列時間點的問題,主管機關要求藍新科技需 重編財報。
藍新科技預計20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議案包括通過110年度及111年 度決算表。另外,還將通過因應藍新擬申請辦理公開發行所重編的1 10年度及111年度財報,以及修正111年度盈餘分配案。
而剛公開發行的連加網路預計明年1月2日召開股東會,將全面改選 董事及設置審計委員會。另一重要議案為,將辦理初次上市前現金增 資暨新股公開承銷原股東放棄認購案。
兩大第三方支付公司上市櫃在即,原股東將有釋股利益。以藍新而 言,大股東智冠持股50.44%、全達國際持股3成左右,全達已表達將 在此次公開發行之際,配合智冠科技共同釋股,也不排除洽特定人認 購。
而連加網路股東包括海外母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及聯邦銀行,上市 櫃之前擬再引進新股東,由於連加網路LINE Pay目前APP用戶數已達 1,200萬人,市場滲透率達5成,其釋股案也引起業界關注。
藍新科技最主要優勢在於擁有網路商家用戶,2023年線上及線下的 交易額可突破千億元。
LINE Pay於2022年10月交易金額已達4,342億元,最新公布的支付 據點逾50萬。
連加網路公開說明書揭露,2023年上半年營收21.98億元,年增34 .2%,淨利達2.32億元,EPS為3.94元,與2022年同期表現相當。法 人表示,2023年連加網路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上看8元。
連加網路目前營收仍以手續費為大宗,接下來要力推跨境支付、商 店導客及票券等加值服務業務。
台灣遊戲通路龍頭智冠大股東網銀國際近期積極加碼持股,短短兩個月內,股權從不到2%激增至10.6%,對智冠的控股比例已經逼近董事長王俊博家族的三成股權。這一動作讓市場上經營權戰火迅速升溫。由於智冠是台灣最大的遊戲通路商,市佔率高達七成,每年現金流穩定,加上旗下藍新科技即將於明年掛牌,潛在投資價值不菲,這些因素都讓網銀國際對智冠產生了興趣。 根據證交法規定,智冠於12月1日公告,網銀國際自櫃買市場取得智冠10.6%的股權,累計持股達1.35萬張。網銀國際表示,其投資目的是希望與智冠在遊戲娛樂產業上共創雙贏,並分享投資收益。此外,網銀國際也表達了參與明年股東會,並有意自行參選或支持其他股東提名人選參選,顯示了其對經營權的渴望。 對於網銀國際的積極行動,智冠方面表示,依據主管機關法令規定代股東申報,公司不便以股東立場對此事提出回應。但由於雙方持股比重相近,預計明年股東會召開前,將會有各種策略爭搶經營權,包括在公開市場加碼股權,或是拉攏內外資法人等。 近年來,智冠的獲利表現亮麗,近四年每年都大賺逾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已達5.5元,優於去年同期4.8元,是國內遊戲產業的業績佼佼者。截至第3季,智冠帳上現金約46億元。在經營權之爭及藍新科技將登錄興櫃的雙重刺激下,智冠股價近期劇烈波動,波段漲幅逾九成,成為台股盤面焦點。後續雙方如何出招爭搶經營權,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業界人士推測,由於智冠為台灣最大遊戲通路商,市占率高達七成,每年現金流豐沛,營運表現穩健,加上智冠旗下電支子公司藍新科技即將於明年掛牌,潛在投資利益可觀,均成為網銀爭搶經營權的原因之一。
智冠明年股東會將全面改選董監事,經營權之爭已提前開打。依證交法第43條之1第1項取得股份公告,智冠代替取得人(網銀)公告指出,截至12月1日止,網銀自櫃買市場取得股數占智冠股權10.6%,累計持股張數達1.35萬張。
根據公告內容,網銀取得智冠股權目的為「由於雙方公司皆為遊戲娛樂產業,擬透過成為主要股東身分或強化參與董事會方式,共創雙贏並享投資收益」;至於取得股份股權行使計畫,網銀也直接宣告「股東會改選,擬自行參選或支持其他股東提名人選參選。」換言之,網銀欲爭取智冠經營權。
針對網銀來勢洶洶增持股權,智冠發言系統昨(6)日回應,「關於股東持股達10%公告內容,智冠依據主管機關法令規定代股東申報,公司不便以股東立場對此事提出回應。」
據了解,由於目前雙方持股比重相當接近,預估在明年股東會召開之前,雙方極可能使出各種策略爭搶經營權,包括在公開市場加碼股權,或是拉攏內外資法人等,為避免競爭對手知悉策略,雙方對外發言也格外保守。
智冠近年獲利表現亮眼,近四年每年均大賺逾半個股本,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已達5.5元,優於去年同期4.8元,堪稱國內遊戲產業的業績資優生,截至第3季為止,智冠帳上現金約46億元。
智冠挾經營權之爭及小金雞藍新科技即將登錄興櫃二大題材刺激,近日股價劇烈波動,11月初以來,短短一個月,股價從95.5元,一路狂飆到昨日收盤價184.5元,波段漲幅逾九成,成交量從原先不到百張,放逾千張,量價齊揚,成為台股盤面焦點,後續雙方如何出招爭搶經營權,外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