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嘉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灣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3691)近期宣布了一項重要的合併案,即與致嘉科技攜手合作,共同拓展被動元件及5G濾波器的銀漿與半導體產品市場。在昨日(1日),市場對此合併案給予了正面的評價,碩禾股價開高走高,最終收盤價達到95.5元,漲幅超過了6%。 碩禾公司強調,此次合併致嘉科技是為了整合雙方的資源,應對產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擴大產品線並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根據雙方的合併協議,換股比例暫定為每20股致嘉普通股換取1股碩禾新發行普通股,其中碩禾將作為存續公司。此外,這次合併將採用非對稱式合併的方式,但必須經過致嘉股東臨時會的通過,並取得主管機關的核准。合併的基準日暫定為12月1日。 合併後,碩禾將著手發展車用被動元件及5G陶瓷濾波器用導電漿料等產品,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項合併案將有助於碩禾在產品布局上更加多元化。 碩禾公司原本是受讓國碩科技光電材料事業部門,主要業務集中在太陽能導電漿的生產,其產品包括背面鋁漿、背面銀漿及正面銀漿等,是全球太陽能導電漿料的一線大廠。 不僅如此,碩禾還通過其子公司積極布局電廠事業,並發展與導電漿生產相關的特殊原料,以及為節能產業提供所需材料。例如,轉投資創奕能源的電動巴士,以及芯和能源生產用於儲能電池的正極材料,這些都是碩禾在半導體拋光和再生晶圓領域的重要布局。
碩禾強調,合併致嘉是整合雙方資源、因應產業發展,擴大產品線和提升公司競爭力。雙方約定換股比例暫訂每20股致嘉普通股換取1股碩禾新發行普通股,碩禾為存續公司。雙方將依企業併購法第18條採「非對稱式合併」,但仍需經過致嘉股東臨時會通過,並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合併基準日暫定12月1日。
碩禾合併致嘉後,將發展車用被動元件及5G陶瓷濾波器用導電漿料等產品,法人認為,此項合併案有助碩禾產品布局更多元化。
碩禾是受讓國碩科技光電材料事業部門,開始以太陽能導電漿為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有背面鋁漿、背面銀漿及正面銀漿等產品,是全球太陽能導電漿料一線大廠。
此外,碩禾持續透過子公司布局電廠事業,以及發展漿料所需的特殊原料,以及節能產業所需材料與半導體拋光和再生晶圓,例如轉投資創奕能源的電動巴士、芯和能源生產用於儲能電池的正極材料。
台灣電子產業再掀合併風潮!知名太陽能導電漿大廠碩禾(3691)宣布與致嘉科技合併,雙方將攜手進軍車用被動元件及5G陶瓷濾波器用導電漿料市場。根據合併方案,每20股致嘉普通股可換取1股碩禾新發行之普通股,合併後的存續公司將以碩禾為名,合併基準日定於12月1日。
碩禾與致嘉於6月底分別召開董事會,通過此次合併案。這將是一場「非對稱式合併」,需經過致嘉股東臨時會通過,並取得主管機關的核准。合併後,碩禾將擁有更多元化的產品布局,能夠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一次購足需求。
碩禾自2003年成立以來,深耕太陽能導電漿產品,已成為全球市場的領頭羊。而致嘉則專注於被動元件導電漿產品,兩家公司都積極開發車用被動元件及5G陶瓷濾波器用導電漿料等產品。在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合併將有助於兩家公司共同開發新產品,降低營運成本,並拓展新的應用領域。
碩禾不僅在太陽能導電漿產品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還透過子公司佈局電廠事業,並在橫向發展節能產業所需之材料及半導體相關產品上不斷擴展。致嘉則以電子玻璃粉、黏結劑絕緣色漿、貴金屬導電漿技術為核心,多年來在電子與光電元件用漿料開發調配與製造上具有深厚實力。
此次合併,將結合兩家公司的技術與人員優勢,共同開發新產品,並強化碩禾的股東陣容,共同搶攻被動元件及半導體相關材料應用市場。碩禾與致嘉的合併,預期將發揮合併綜效,拓展整體營收項目,使營運更加穩健。
碩禾與致嘉於6月30日分別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案,此次合併案擬依據企業併購法第十八條採「非對稱式合併」方式進行,仍需經致嘉股東臨時會通過,並取得相關主管機關核准,合併(解散)基準日暫定為12月1日。
碩禾表示,公司深耕於太陽能導電漿產品,於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而致嘉則專研於被動元件導電漿產品,且雙方公司皆積極發展車用被動元件及5G陶瓷濾波器用導電漿料等產品。在全球太陽能產業及電子產品規格快速轉變下,競爭愈趨激烈,客戶對供應商的要求愈趨嚴格,透過此次合併,碩禾的產品布局將更多元化,可提供客戶完整之解決方案,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
此外,透過合併,結合雙方在技術、人員上的優勢與互補,共同開發新產品、降低營運成本,並強化碩禾股東陣容,一同搶攻新的應用領域包括被動元件及半導體相關材料應用。期待碩禾與致嘉之合併,發揮合併綜效,拓展整體營收項目,使營運更穩健。
碩禾設立於2003年,受讓國碩之光電材料事業部門,始以太陽能導電漿為主要業務。目前主要產品有背面鋁漿、背面銀漿及正面銀漿等產品,已發展為全球太陽能導電漿料一線大廠。此外,碩禾持續透過子公司佈局電廠事業,以及縱向發展漿料所需之特殊原料、橫向發展節能產業所需之材料及半導體拋光與再生晶圓,如轉投資創奕能源公司之電動巴士、芯和能源生產用於儲能電池之正極材料、碩禾研發之電動車及儲能使用之碳矽負極、擴大投資半導體相關產品等。
致嘉設立於2002年,係分割自中國製釉股份有限公司之電子材料事業部,歷經聯電集團多年投資管理,目前隸屬於漢民集團事業體,多年來持續以電子玻璃粉、黏結劑絕緣色漿、貴金屬導電漿技術為核心,致力於各種新世代電子與光電元件用漿料之開發調配與製造。目前產品主要應用於被動元件及薄膜電路包括觸控面板、軟性薄膜電路、軟性印刷電路板等相關產業。
受到中國大陸的官方補助在6月底到期衝擊,包括多晶矽、矽晶圓、電池到模組的報價就從第2季開始向下修正,第3季更是出現跳崖式崩跌,到了9月份仍不見休緩,隨著每周的報價公布,就重新改寫歷史新低紀錄,對於業者來說,只能以「心驚肉跳」來形容。
儘管導電漿的報價並不在研調機構每周公布的報價行列,但受到下游客戶營運急速萎縮的衝擊,反映市況向下調整也是必然,在價、量同步下滑之下,碩禾繼7月營收月減9.4%之後,8月份更驟降28.5%、9.55億元的表現創近20個月的新低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電池廠稼動率大幅降低,當然不利於業績表現,但卻也讓各家電池廠得以有機會調整製程和材料,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業界指出,太陽能電池廠的稼動率若能處於高檔,是絕不可能冒風險更換導電漿的供應商和配方,而碩禾當初能夠卡位導電漿市場,主要就是抓住2007∼2008年間金融風暴導致太陽能產業第一次回檔的機會,讓茂迪(6244)等大廠開始進行測試認證,並進一步透過高性價比等優勢,從產業龍頭杜邦的手裡一步步搶下市占。
業界表示,目前市況與當初碩禾卡位導電漿時頗有幾分相似,例如,台股股后漢微科(3658)董事長許金榮最近接掌致嘉董事長,就與電池大廠新日光(3576)深度合作,也讓致嘉在布局導電漿市場多年之後,終於在今年第2季轉虧為盈。事實上,致嘉的另一個大股東為中釉(1809),而中釉也是國碩(2406)以往的大股東,也曾見證碩禾從國碩內部事業部「轉大人」的過程。
至於優陽目前則是由曾經代理賀利氏的陳正湧掌舵,外傳陣中也網羅到以往在光碟片時代與國碩對陣、擔任利碟總經理的林來順,這兩家業者就被在太陽能領域頗有著墨的本土券商,評為對碩禾具有威脅性的競爭者。
致嘉前身是中釉於1993年成立的電子材料事業部,2002年獨立為致嘉,中釉與聯電集團旗下宏誠創投都曾是致嘉大股東,但中釉與宏誠創投分別將持股出售,目前都不是致嘉的大股東。
致嘉經過股權轉換與體質調整之後,目前實收資本額3.47億餘元。
許金榮一手打造漢微科成為台股股后,並以千億元賣給艾司摩爾(ASML),成為台股傳奇,這次攜手新日光轉進太陽能導電漿領域,會為業界激起怎樣的新火花,頗受關注。
談到接下來的規畫,現年65歲的許金榮說,當然還是希望把手上的事業交棒、傳承下去。接下來最想做的,是好好養生、環遊世界、遊山玩水及運動,同時也會持續協助產業,及社會公益。
多年來,許金榮一直保持清瘦的身材,許金榮說,瘦有瘦的好處,唯一的缺點就是「球(高爾夫球)打不遠」。於是,許金榮轉而和同仁打桌球,成為他近來最常做的運動。媒體詢問許金榮是不是找到球技相當的球友,能減少頻頻撿球的次數?他幽默地回應,撿球也是打桌球的過程中,很重要的項目,絕不能少了這一環。
即將上櫃的碩禾以太陽能導電鋁漿起家,今年前三季大賺逾兩個股本,轉上櫃炒熱人氣;聯電集團攜手中釉跟進跨足相關領域,業界關注。
市場看好致嘉切入利潤更高的銀漿業務,加上有中釉材料的經驗與技術,配合聯電集團雄厚資金與客戶資源,未上市每股價格已達30元,身價不輸部分興櫃太陽能廠。
致嘉成立於2002年7月,以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PCB)耗材起家,公司登記資本額為5億元。中釉原為持股逾五成的最大法人股東,聯電集團透過旗下宏誠創投入股。
中釉後來釋出部分股權,持股降至三成,退居致嘉第二大股東,宏誠創投則增加持股比至四成以上,成為單一最大法人股東,並取得致嘉兩席董事,出任董事長。
致嘉開始布局節能耗材領域,包括發光二極體(LED)導電銀漿,以及可提升轉換效率0.5個百分點以上的太陽能電池導電銀漿等。聯電創投主管表示,致嘉太陽能銀漿已開始送樣,完成認證後即可出貨。
聯電高層指出,發展綠能產業是集團既定目標,目前對致嘉是純粹財務投資,不會干預公司營運。聯電集團太陽能布局涵蓋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及大陸太陽能系統與電廠經營,加入耗材端後,垂直整合更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