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福生物科技(上)公司新聞
全福生技將暫定12月中旬掛牌上市,競拍時間為11月26日至28日,12月2日開標;12月4日至6日將辦理公開申購,12月10日抽籤。
全福生技表示,該公司致力於眼藥開發,目前擁有五項新藥產品,其中核心產品BRM421以全新機制治療乾眼症,已經過人體臨床試驗驗證其安全性與療效。
全福生技的眼藥開發涵蓋前眼症與後眼症,除打造成為全方位眼科藥物公司,亦展現出積極的國際布局策略,是台灣生技領域中新藥產品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
全福生物科技(6885)近期宣布,為迎接上市之路,已進行上市前公開承銷的競價拍賣。該公司成功競得10,521張股票,競拍底價為30.16元,最高得標張數達到1,320張,並暫定承銷價格為38元。全福生技預計將於12月中旬正式掛牌上市,而競拍時間則定於11月26日至28日,開標日期則落在12月2日。接著,從12月4日至6日將進行公開申購,而抽籤日期則安排在12月10日。
全福生技專注於眼藥品的開發,目前擁有五項新藥產品,其中核心產品BRM421以創新的機制對乾眼症進行治療,並已通過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其安全性和療效。該公司不僅在眼藥開發方面涵蓋前眼症與後眼症,還努力打造成為全方位眼科藥物公司,同時展現出積極的國際化布局策略。在全福生技的領導下,台灣生技領域中的新藥產品逐漸崭露頭角,成為業界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
全福生物科技(6885)即將在12月掛牌上市,公司董事長林群在最近的業績發表會上表示,公司旗下新藥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其中乾眼症新藥BRM421將於明年重啟三階段臨床試驗。此外,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青光眼新藥BRM411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藥BRM412也將加速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全福生物科技正全力爭取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解釋,BRM421這款乾眼症新藥,採用全新機轉進行治療,能夠促進角膜緣幹細胞增生、加速角膜修復,並中斷因損傷眼表上皮細胞相關分子模式引發的角膜損傷惡性循環,已在人體臨床二期試驗中證實其治療乾眼症的潛力。
關於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根據市場調研機構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2022年全球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市場規模約為1.9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6.8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9.2%。BRM424專門針對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已獲得美國FDA的孤儿藥資格,目前正進行美國的第二期臨床研究,並計劃明年第三季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至於青光眼藥物BRM411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藥BRM412,目前正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並已取得初步藥效證據。全福生物科技將在台灣及美國進行臨床試驗,並加緊新藥開發進程,力圖在青光眼領域取得突破。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BRM421是以全新機轉切入乾眼症治療,具 促進角膜緣幹細胞增生、加速角膜修復、中斷因損傷眼表上皮細胞相 關分子模式發炎反應所引發的角膜損傷惡性循環等多重療效,於人體 臨床二期成功驗證其治療乾眼症的潛力。
另外,治療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的新藥BRM424,根據調研機構Verif ied Marke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市 場約為1.9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6.8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 高達19.2%。BRM424專門針對神經營養性角膜炎,已獲得美國FDA的 孤兒藥資格,目前正在美國進行第二期臨床研究,目標在明年第三季 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至於治療青光眼藥物BRM411及針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BRM412,已 展開人體二期臨床試驗,並取得初步藥效驗證。全福後續計劃在台灣 與美國分別進行臨床試驗,以加速新藥開發進程。
農曆年前,市場氛圍充滿著過年的喜氣,而這波氣氛也讓生技股市場再度掀起一股IPO熱潮。在眾多競爭者中,全福生物科技、邦睿、永鴻生技等六家公司紛紛搶進掛牌,業務範圍橫跨新藥研發、不孕症治療、動物藥品、創新醫材以及長期照顧等多元領域,預計將為整個生技類股帶來新動能。
在眾多生技公司中,邦睿生技領先一步,即將在創新板掛牌。該公司已公告決議辦理初創新板上市前現增191.7萬股案,每股發行價格定於108元。而全福生物科技也不遑多讓,已通過上市申請,預計將辦理現增1,547.1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38元。
邦睿生技主攻男性不孕症市場,其產品線包括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精子檢測試片,以及精子DNA碎片檢測試劑組,能夠進行AI演算,提供精準的生育指標判讀。此外,其自有品牌「LensHooke」也已在全球市場行銷,顯示其國際化發展的腳步。邦睿生技預計於30日舉行業績發表會,近年來營運表現亮麗,前三季營收達1.6億元,年增長達47.5%,上半年EPS達1.56元,超越去年全年營收和獲利。
全福生物科技則專注於眼疾新藥的研發,採取技術轉移和新藥臨床雙軌並進的策略。其新藥BRM421預計在第四季完成六個月動物長期毒理試驗,並在明年第二季啟動第二次三期臨床試驗。此外,全福還斥資4億元取得工研院授權移轉的BRM411和BRM412兩項新藥開發權利,加速新藥研發進度。
永鴻生技則以動物用藥和保健品為主,已通過上市案,預計明年第一季掛牌。另一家專注於長期照顧服務的青松健康,則正在申請上市中。青松健康自2007年成立以來,主要經營社區式及住宿式長期照顧服務,今年前三季營收達7.26億元,年增長14.5%,上半年EPS為0.32元。
申請上櫃的浩宇生技,則擁有「聚焦式超音波系統」和「治療導引輔助系統」兩大核心技術平台,透過非侵入性的聚焦超音波和精準導航技術,提升腦部疾病藥物的療效。威力德生技則專注於醫療器材的體外診斷,代理經銷羅氏(Rocche)醫療診斷相關設備,並提供數位資訊平台給全台醫檢所及醫療院所。
打頭陣的將是在創新板掛牌的邦睿,已公告決議辦理初創新板上市 前現增191.7萬股案,暫定每股108元。而已通過上市申請的全福,預 計辦理現增1,547.1萬股,暫訂每股38元。
主攻男性不孕症的邦睿,系列產品包含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搭配 精子檢測試片,可進行AI演算後產出精子常規檢測數據;精子DNA碎 片檢測試劑組能正確判讀男性生育指標;精子優選器顯著提高優質精 子回收率,並以自有品牌「LensHooke」行銷全球。
邦睿預計30日舉行業績發表會,該公司近年營運三級跳,前三季營 收1.6億元、年增47.5%,上半年EPS達1.56元,營收、獲利均超越去 年全年。
專攻眼疾新藥的全福,則以技轉、新藥臨床雙軌並進策略布局,除 乾眼症新藥BRM421預計第四季會再完成六個月動物長期毒理試驗,最 快明年第二季啟動第二次三期臨床試驗外;斥資4億元取得工研院授 權移轉的BRM411(青光眼眼滴劑)與BRM412(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 )兩項新藥開發權利,也加速進行臨床。
另外,以動物用藥、保健品為主的永鴻,已通過上市案,預計明年 第一季掛牌,而首家以長照為主的青松健康,則申請上市中。青松成 立於2007年5月,主要經營業務是社區式及住宿式等長期照顧服務。 今年前三季營收7.26億元、年增14.5%,上半年EPS為0.32元。
申請上櫃股中,浩宇兩大核心技術平台為「聚焦式超音波系統」與 「治療導引輔助系統」,藉由聚焦超音波「非侵入方式」 ,輔以「 精準導航」的血腦屏障開啟或神經調控,提升相關藥 物在腦部疾病 的療效,甚或直接調控影響病灶,達到治療效果。
威力德則以體外診斷用的醫療器材為主,主要代理經銷羅氏(Roc he)醫療診斷的相關設備醫材和售後服務,並同時將服務延伸至下遊 客戶,提供數位資訊平台予全台醫檢所及醫療院所。
台灣生技IPO熱,今年17家公司募資逾百億
儘管全球生技產業IPO募資下修,但台灣生技業界逆勢走揚,今年預估有17家公司IPO,募資金額超過100億元,創下年度新高。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隨著國際連結加強,台灣生技產業已蛻變,看好未來生技產業前景。
自2007年生物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以來,包括鑽石起飛生技行動方案和科技法等政策,培育出不少生技公司。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統計,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營業額從2016年的4,700億元成長到2023年的7,578億元。截至今年9月,上市、上櫃、興櫃生技醫療類股市值達1.79兆元。
會計師黃珮娟指出,儘管國際生醫資本市場受戰爭和升息影響,但台灣生技產業因授權、取證與營收成長,加上在創新醫療和數位科技競爭力強,帶動生醫類股指數持續成長。今年截至9月已有10家生技公司IPO,是2023年的2倍,總募資金額達80億元,較去年成長3倍。
初步統計,今年前三季已有台新藥、藥華藥、中化控股、望隼等5家公司上市;共信-ky、佑全、醫影、國邑、諾貝兒和昱展6家上櫃;沛爾和向榮則登上創新版。第四季除了已上市的康霈外,全福生物科技、邦睿為準上市股,浩宇和威力德申請上櫃,預計此17家IPO公司合計募資金額將逾百億元。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生技產業是熱門產業,目前有214家上市櫃公司,申請上市櫃意見書的公司中有51家是生技公司。
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表示,2007年以來,櫃買市場生技醫療類股獨立發展,目前已成為僅次於半導體的第二大類股。
從2007年生物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過關,爾後鑽石起飛生技行動方案 到科技法等一連串牛肉政策,期間即使有基亞和浩鼎解盲失利風暴, 至今17年時間,生技業從授權、合作臨床、行銷、併購、代工到取國 際藥證等,各家公司練都就一身功夫。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統計,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營業額從201 6年的4,700億元成長到2023年的7,578億元,截至今(2024)年9月, 上市、上櫃、興櫃生技醫療類股市值達1.79兆。
會計師黃珮娟表示,近年國際生醫資本市場受戰爭、升息等影響, 但臺灣因授權、取證與營收成長,加上在創新醫療及數位科技具競爭 力,帶動生醫類股指數維持成長,今年截至9月有10家IPO,是2023年 的2倍,總募資額高達80億元,較去年成長3倍。
初步統計,今年前三季有台新藥、藥華藥、中化控股、望隼等5家 公司上市;共信-ky、佑全、醫影、國邑、諾貝兒和昱展6家上櫃;沛 爾和向榮登上創新版。第四季除了已上市的康霈,全福、邦睿為準上 市股,浩宇和威力德則申請上櫃,法人預期,此17家IPO公司合計募 資金額將逾百億元,創下歷史年度新高。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目前生技有214家上市櫃,向產 發署申請上市櫃意見書的134家公司中,生技佔51家,足見熱度。
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說,2007年起櫃買市場生技醫療類股成為獨 立產業類別,迄今發展成僅次於半導體的臺灣市值第二大類股。
**全福生物科技上市在即 新藥研發引領生技新局** 台灣證券交易所宣布,全福生物科技(代號:6885)將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這家生技新秀主要從事新藥開發,獨家授權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衍生短鏈胜肽(PDSP)可廣泛應用於多種治療領域和適應症。 全福生物科技董事長林敬堯表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別稅前淨損6.88億元和1.32億元,每股稅後虧損為6.84元和1.14元。儘管目前處於虧損狀態,但隨著新藥研發進度持續推進,未來成長潛力備受業界期待。 **創新板新兵邦睿生技 瞄準男性不孕市場** 除了全福生物科技,另一家創新板生技新兵邦睿生技(代號:待定)也將於近日掛牌上市。邦睿生技專注於提供男性不孕不育的解決方案,主打產品為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全系列產品的研發、製造及銷售。 邦睿生技董事長徐振騰指出,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稅前淨利分別為171.3萬元、2,575萬元和3,07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各為0.11元、1.51元和1.56元。穩健的財務表現顯示出公司在男性不孕市場的成長潛力。 隨著全福生物科技和邦睿生技的上市,台灣生技產業將再添兩員生力軍。這兩家公司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獨特的優勢,未來發展備受關注,有望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全福生物科技負責人林羣,實收資本額為11.57億元,主要產品為新藥開發,擁有獨家授權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 衍生短鏈胜肽 (PDSP),可應用於多個治療領域和適應症;2023年、2024年上半年各為稅前淨損6.88億元、1.32億元,每股稅後虧損6.84元、1.14元。
邦睿生技負責人為徐振騰,資本額1.7億元,致力於提供完整的男性不孕不育的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為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全系列產品的研發、製造及銷售。
邦睿生技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稅前淨利171.3萬元、2,575萬元、3,07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各為0.11元、1.51元、1.56元。
**生技上市再添兩強:全福生技尋求一般板資格**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審議多家生技公司上市申請,預計本周將審查邦睿生技和全福生技兩家企業。
其中,全福生技為一家專注於新藥開發的生技公司,由董事長林秋仲領軍。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為11.57億元,主要從事新藥開發。
根據財報資料,全福生技2023年稅前淨損為6.88億元,每股虧損6.84元。今年上半年也持續虧損,稅前虧損為1.32億元,每股虧損1.14元。
全福生技預計申請一般板上市,若審議通過,將加入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生技上市行列,與其他同業競爭市場資源。
除了全福生技,邦睿生技也在本周提出申請,但尋求的是創新板資格。邦睿生技主攻男性不孕症解決方案,提供包括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精子檢測試片、精子DNA碎片檢測試劑組及精子優選器等產品。目前公司資本額為1.7億元,董事長為徐振騰。
邦睿生技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稅前純益持續成長,分別為171.3萬元、2,575萬元、3,07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也從0.11元提升至1.56元。
邦睿生技董事長為徐振騰,資本額1.7億元,主要業務為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全系列產品之研發、製造及銷售,全系列產品包含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與搭配專用的精子檢測試片、精子DNA碎片檢測試劑套組及精子優選器等。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稅前純益分別為171.3萬元、2,575萬元、3,076萬元, 每股稅後盈餘依序為0.11元、1.51元、1.56元。
全福生技主要從事新藥開發,董事長為林羣,公司實收資本額11.57億元,2023年稅前淨損6.88億元,每股虧損6.84元;今年上半年稅前競損1.32億元,每股虧損1.14 元。
證交所審查新股上櫃 連加、全福生技送件
證交所表示,連加網路(7722)和全福生物科技(6885)於 26 日送件申請股票上市,分別是今年度第 8 家和第 9 家國內公司(不含創新板)申請股票上市。
連加網路主要營收來源為手續費收入,2023 年稅前淨利約 6.13 億元,每股淨利(EPS)8.09 元。
全福生物科技主要從事新藥開發,2023 年稅前淨損約 6.88 億元,每股淨損 6.84 元。
根據連加網路公開說明書摘要資訊,公司負責人為丁雄注;實收資 本額6億元、主要產品為手續費收入;公司112年度稅前淨利約6.13億 元,每股稅後純益(EPS)8.09元。
根據全福生技公開說明書摘要資訊,公司負責人為林群;實收資本 額約11.57億元、主要產品為新藥開發;公司112年度稅前淨損約6.8 8億元,每股稅後虧損6.84元。
**全福生物科技攻後眼症 新藥開發並進掛牌IPO**
全福生物科技(6885)董事長林群今(17)日法說會中宣示,將以技術轉移(技轉)與新藥臨床試驗雙軌並行策略布局。公司擬投資4億元取得工研院授權的「青光眼眼滴劑」和「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2項新藥開發權利。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公司的既有產品線也有顯著進展。乾眼症新藥BRM421日前取得臨床試驗報告,將送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備查。同時,全福已完成新製劑配方改良和28天動物毒理試驗,預計今年第4季完成6個月動物長期毒理試驗。
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的2期臨床試驗,預計在通過美國FDA試驗設計變更為開放性、隨機分配的劑量範圍試驗後,今年第3季收治首位病人。退化性關節炎新藥BRM521已透過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加速篩選出5種優化新胜肽。後續將進行細胞實驗和動物模型實驗的藥效篩選評估,持續分析新胜肽配方的初步安定性。
林群指出,全福近期通過董事會決議,擬斥資4億元取得工研院的BRM411(青光眼眼滴劑)與BRM412(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2項新藥,豐富其產品線,朝向更完整的後眼症治療藥物發展。
全福也預計第3季送件申請上市,力拚年底前以科技事業IPO掛牌。全福將持續推進新藥開發,提升競爭力。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全福既有產品線進度也有大幅度的進展。 乾眼症新藥BRM421於近日取得臨床試驗報告後將送交FDA備查,同時 完成新製劑配方改良及28天動物毒理試驗,預計今年第四季會再完成 6個月動物長期毒理試驗,最快明年第二季啟動第二次三期臨床試驗 ,整體試驗皆依規劃循序進行。
治療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二期臨床試驗,待通過美國FDA 試驗設計變更為開放性、隨機分配的劑量範圍試驗後,預期在今年第 三季收治首位病人。退化性關節炎新藥BRM521已透過結合AI技術加速 篩選出5個優化新胜*,將進行後續的細胞實驗及動物模型實驗的藥 效篩選評估,持續進行新胜((月太))配方的初步安定性分析。
林群表示,全福為朝更完整治療後眼症的眼藥邁進,近期經董事會 通過擬斥資4億元取得工研院BRM411(青光眼眼滴劑)與BRM412(濕 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二項新藥後,產品線將更豐富。
<h1>興櫃2023財報「五大天王」出爐 全福生技毛利並列第一</h1> 繼上市櫃公司後,興櫃公司2023年度財報也全部出爐。遠壽(5859)穩坐興櫃獲利王、現金王雙料冠軍,獲利成長王則是微程式(7721)。至於毛利率王則由多家公司並列,其中包括生技股全福生技。 興櫃公司獲利表現亮眼,去年雖仍有庫存去化壓力,但在下半年終端需求逐步復甦下,不少企業獲利甩開前一年陰霾。 在興櫃「財報五大天王」中,遠壽持續蟬聯獲利王與現金王,但稅後純益大幅衰退63.63%,在手現金也年減15.25%。EPS王由印能科技(7734)拿下,獲利成長王則是微程式。 毛利率王則有多家公司同時並列,包括過去長期維持在100%水準的芯測(6786)、景凱(6549),以及生技醫療股全福生技、巨生醫、朗齊生醫等五檔個股,毛利率齊高達10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毛利率王在2023年都是呈現虧損狀態。 今年3月甫登錄興櫃的印能科技,雖然營收獲利下滑,但EPS仍達31.72元,成為興櫃EPS王。微程式則受惠疫情結束及電子支付成長,獲利年增16.36倍,奪下獲利成長王。
興櫃公司2023年財報全數揭露,興櫃「財報五大天王」也出爐,遠壽(5859)雖獲利大幅衰退,仍坐擁獲利王、現金王雙王寶座,印能 科技
(7734)、微程式(7721)分別奪下EPS王及獲利成長王,毛利 率王則由芯測(6786)、景凱(6549)及多家生技公司以100%同時 並列。
繼上市櫃後,興櫃公司30日財報接棒出爐,櫃買中心表示,興櫃公 司應公告申報2023年度財務報告之公司家數為331家,均已依規定期 限完成公告申報作業;而去年雖仍有庫存去化壓力,然隨下半年終端 需求緩步復甦,多家企業獲利順利甩開前年陰霾。
細觀去年興櫃財報五大天王,遠壽持續穩居興櫃獲利王與現金王, 但受美台利差居高不下使避險成本高漲衝擊,加上市場預期美聯準會 今年降息機率高,促使2023年市場熱錢大舉湧進台股、帶動新台幣強 升,國內壽險業者苦吞匯損下,拖累遠壽全年稅後純益22.06億元, 較2022年大幅衰退63.63%,在手現金156.91億元,也年減15.25%, 但「雙冠王」地位仍屹立不搖。
除獲利王與現金王外,興櫃EPS王、獲利成長王分別由印能科技、 微程式奪得;而毛利率王本次則有多家「霸榜」,包括過去長期以來 毛利率均維持在100%水準的芯測、景凱,另育世博-KY、圓祥生技、 全福生技、巨生醫、朗齊生醫*等五檔生技醫療股也入列,毛利率同 樣高達100%,不過,上述七家公司2023年均呈虧損。
今年3月甫登錄興櫃的印能科技,營運強項為解決氣泡及翹曲問題 ,多年來已穩取晶圓代工龍頭的InFO(扇出型封裝)及CoWoS訂單。 2023年半導體產業雖衰退,但受惠AI伺服器需求攀高帶動CoWoS產能 供不應求,印能科技去年EPS 31.72元,雖較前年的49.98元明顯回落 ,但大賺逾3股本的優異表現使其奪下興櫃EPS王。
高科技廠房廠務工程和淞,2023年獲利表現也不俗,全年營收165 .4億元,獲利也大賺超過2個股本、達21.05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 在興櫃市場中,獲利及EPS均位居第二名。
而資通訊設計服務商微程式,2023年受惠疫情結束及電子支付大幅 成長,獲利年增16.36倍,展望今年,受惠AI及HPC應用催動先進製程 需求增加,廠商未來也將對可確保設備穩定性的監控感測方案更加重 視,有望帶動微程式半導體業務,預估未來三年內營收占比有望自目 前的1成拉升至2∼3成。
全福生物科技董事長林群透露,公司旗下乾眼症新藥BRM-421的三期臨床試驗解盲結果並不如預期,但這並不會影響後續開發計畫。林群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尋找多種途徑來調整產品,包括賦形劑的調整、劑量濃度的變更以及觀察期的延長,並計劃在明年年初啟動新的三期臨床試驗。此外,全福也將與BRM-424這款孤兒藥進行臨床試驗的搭配,以達到最佳效益。
全福生物科技正積極擴充其產品線,透過併購、授權引進及共同合作研發等多種方式,繼續孵化新技術。目前,公司已經評估了30家公司,簽署了13份NDA(保密協定),並進行實地查核,期待在第一季至少在三个領域取得進展。
全福生物科技BRM-421的三期臨床試驗解盲結果於今年1月16日收到,目前正進行細部分析,預計5月中旬才會有完整的分析報告。全福總經理徐文祺也親自前往美國,確保參與試驗的中心按照既定的標準作業流程進行。
林群強調,基於目前的三期試驗結果,他們正在考慮更換賦形劑、提高賦形劑濃度以及延長臨床時間,並將根據詳細分析結果決定是否變更收案標準。他們仍預計明年年初啟動新的三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收案人數將與上一次試驗相當,約700至800人。
全福生物科技還有一款與BRM-421原料藥相同的孤兒藥BRM-424,預計7月份將啟動修正後的新臨床二期試驗。由於孤兒藥的特殊性,BRM-424的臨床觀察結果將成為BRM-421新三期臨床試驗的重要參考。
林群強調,為了擴充產品線,全福將採取三大策略:進行策略性併購,針對開發晚期的產品;引進授權新案,如免疫療法、ADC等新藥;以及持續孵化有潛力的技術,共同開發臨床前期的技術。
全福生物科技(6885)近期舉辦法人說明會,透露了公司未來的發展策略及重要新藥項目的進展情況。董事長林某強調,即將在明年初展開乾眼症新藥BRM421的第二個三期臨床試驗,並表示該藥物在過往的三期臨床試驗中均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儘管去年12月下旬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不如預期。林某強調,公司將對BRM421的報告進行詳細分析,並於今年5月提出完整的報告,並計劃明年年初啟動第二個三期臨床試驗。 總經理徐文祺則表示,BRM421在第一個三期試驗中,超過1,000名病患被篩選,最終入組739例,病患在滴眼藥時僅有輕微的刺激性,無人因副作用退出試驗,顯示了該藥物的安全性。未來,全福生技將採取新賦形劑、增加勝利濃度與劑量以及延長治療時間等措施,以提升BRM421的療效。 為擴充產品線,全福生技將採取三大策略,包括進行併購、引進授權新案以及共同開發潛力技術。林某強調,這三大策略有望在今年首季同步完成,並指出公司目前擁有逾20億元現金,足以支持新產品的引進計畫。 此外,全福生技的第二項新藥BRM424治療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的二期臨床試驗也正進行設計調整,預計今年7月重新啟動。第三項新藥BRM521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也已在不同動物模型中得到驗證。全福生技將繼續在生物藥學領域不斷努力,為台灣乃至全球的病患帶來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