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南亞電 | 2025/05/07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4,873,856,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6096804 | 王永慶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6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星期四
人物側寫 張家鈁 每天工作14小時 |南亞電
南亞電路板去年繳出歷來最佳的成績單,明(7)日也成為台塑企業
旗下第八家上市公司,今年營運依舊看好,但過去幾年並非一路順利
,總經理張家鈁自基層做起,力行台塑企業勤勞樸實精神,讓南電再
創新契機。
南電早期附屬在南亞塑膠工業電子事業部,雖也曾風光,但一度面臨
人才大量流失,後南電決定脫離南亞「自立門戶」,86年張家鈁接
任總經理迄今。
張家鈁退伍後進入南亞明治廠,從工程師、主辦做起,在工作環境較
差的絨毛部門,全身常常沾染紅紅、綠綠的顏色,兩年後逢台塑著手
研發自動化倉儲,大學唸自動控制的張家鈁認為可以一展所學,正式
進入台塑,並在這段期間認識了副董事長王永在的三女兒王雪洸,兩
、三年後成為王永在的女婿。
南亞在72年決定發展印刷電路板(PCB),陸續派出第一批12
位基層幹部到美國惠普(HP)接受六個月的實地訓練,張家鈁也經
過這次洗禮,74年12月完成第一座廠房,張家鈁在81年著手興
建第二座廠房,並在86年南電成立時,出任總經理。
南亞初期營運並不順利,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甚至一度想要出售,但也
從那個月就開始賺錢,才有今天的南電;第二次危機是PCB業從2
000年高峰迅速滑落,2002年一度出現稅前虧損2.1億元窘
境,也是南電成立後唯一未發股利的一年。PCB產業到2004年
下半年景氣好轉,2005年再攀高峰,張家鈁適時轉型跨入積體電
路(IC)基板的決策,更讓去年南電營運再創新猷。
張家鈁每天早上7時30分到工廠,常忙到晚上10時、11時才回
家,對公文批示也是鉅細靡遺,面對景氣低迷時,曾是台塑集團電子
杯聯誼會創會會長的他,放棄了「小白球」,張家鈁雖不願明說當年
放棄小白球,純因PCB景氣不佳,而強調是因手掌在一次參與親子
活動中跌倒受傷,但手早已復原,迄今仍未重拾球桿,顯見近年重心
仍在南電的轉型上。
如今張家鈁常靠爬山鍛鍊體力,才能應付從早到晚全心的投入工作,
他也強調走動式管理,錦興廠區有14公頃,走一圈下來也有運動健
身的效果。
張家鈁認為台塑勤勞樸實的精神能因應任何時代的變化,強調勤勞樸
實好好去做一件事,追根究柢的去做好,改善不合理的事,就能發揮
處理事情的能力,也衍生出新觀念、新價值。
曾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及
南電獨立董事的薛琦,就相當讚賞張家鈁「改善、創新、永續發展」
的理念,他說,企業經營者常常提到創新,但在創新之前的改善卻很
少見,改善是解決小問題,進而創新解決大問題,這樣的精神讓他對
南電未來充滿信心。
從南電跨入IC基板,並取代華通電腦成為最大的FC基板廠,不但
印證張家鈁口中「老精神仍有創新能力」,也為南電近年營運更上層
樓奠定基石。
王永慶、王永在今年可望退休、交棒,第二代漸浮出檯面,張家鈁具
有南電在電子業的專業背景,台塑集團跨入半導體成立南亞科技後,
也受到重用,現仍身兼南科的執行副總,也是台塑企業在南科的主要
代表人,並擔任南科、德商英飛凌科技合資的華亞科技董事,足見在
台塑企業電子事業領域深受重用,對於近來盛傳的接班問題,張家鈁
強調做好自己的事,並謙稱自己是「跑龍套」的。
旗下第八家上市公司,今年營運依舊看好,但過去幾年並非一路順利
,總經理張家鈁自基層做起,力行台塑企業勤勞樸實精神,讓南電再
創新契機。
南電早期附屬在南亞塑膠工業電子事業部,雖也曾風光,但一度面臨
人才大量流失,後南電決定脫離南亞「自立門戶」,86年張家鈁接
任總經理迄今。
張家鈁退伍後進入南亞明治廠,從工程師、主辦做起,在工作環境較
差的絨毛部門,全身常常沾染紅紅、綠綠的顏色,兩年後逢台塑著手
研發自動化倉儲,大學唸自動控制的張家鈁認為可以一展所學,正式
進入台塑,並在這段期間認識了副董事長王永在的三女兒王雪洸,兩
、三年後成為王永在的女婿。
南亞在72年決定發展印刷電路板(PCB),陸續派出第一批12
位基層幹部到美國惠普(HP)接受六個月的實地訓練,張家鈁也經
過這次洗禮,74年12月完成第一座廠房,張家鈁在81年著手興
建第二座廠房,並在86年南電成立時,出任總經理。
南亞初期營運並不順利,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甚至一度想要出售,但也
從那個月就開始賺錢,才有今天的南電;第二次危機是PCB業從2
000年高峰迅速滑落,2002年一度出現稅前虧損2.1億元窘
境,也是南電成立後唯一未發股利的一年。PCB產業到2004年
下半年景氣好轉,2005年再攀高峰,張家鈁適時轉型跨入積體電
路(IC)基板的決策,更讓去年南電營運再創新猷。
張家鈁每天早上7時30分到工廠,常忙到晚上10時、11時才回
家,對公文批示也是鉅細靡遺,面對景氣低迷時,曾是台塑集團電子
杯聯誼會創會會長的他,放棄了「小白球」,張家鈁雖不願明說當年
放棄小白球,純因PCB景氣不佳,而強調是因手掌在一次參與親子
活動中跌倒受傷,但手早已復原,迄今仍未重拾球桿,顯見近年重心
仍在南電的轉型上。
如今張家鈁常靠爬山鍛鍊體力,才能應付從早到晚全心的投入工作,
他也強調走動式管理,錦興廠區有14公頃,走一圈下來也有運動健
身的效果。
張家鈁認為台塑勤勞樸實的精神能因應任何時代的變化,強調勤勞樸
實好好去做一件事,追根究柢的去做好,改善不合理的事,就能發揮
處理事情的能力,也衍生出新觀念、新價值。
曾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及
南電獨立董事的薛琦,就相當讚賞張家鈁「改善、創新、永續發展」
的理念,他說,企業經營者常常提到創新,但在創新之前的改善卻很
少見,改善是解決小問題,進而創新解決大問題,這樣的精神讓他對
南電未來充滿信心。
從南電跨入IC基板,並取代華通電腦成為最大的FC基板廠,不但
印證張家鈁口中「老精神仍有創新能力」,也為南電近年營運更上層
樓奠定基石。
王永慶、王永在今年可望退休、交棒,第二代漸浮出檯面,張家鈁具
有南電在電子業的專業背景,台塑集團跨入半導體成立南亞科技後,
也受到重用,現仍身兼南科的執行副總,也是台塑企業在南科的主要
代表人,並擔任南科、德商英飛凌科技合資的華亞科技董事,足見在
台塑企業電子事業領域深受重用,對於近來盛傳的接班問題,張家鈁
強調做好自己的事,並謙稱自己是「跑龍套」的。
下一則:南電要做全球電路板龍頭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