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證交所 | 2025/05/07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8年06月19日
星期四
星期四
建立台股品牌 將台灣推向國際 |證交所
面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激烈競爭,台灣證券交易所希望透過提供高
優質商品,建立起「台股品牌」口碑,以吸引全球資金投入台灣
資本市場。此外,我們希望能夠儘速完成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四合
一整合與上市,並透過與國外大型交易所的結盟合作,將台灣資
本市場推向國際舞台。
根據央行統計,2007年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金額高達450億美元。這
表示國人具備雄厚的資金及投資實力,因此,台灣的資本市場必
須提供更好的選擇,才能讓國人願意把錢留在台灣。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的證券市場在法規、制度面陸續的改革及鬆
綁,已經受到國際上普遍的肯定。以上市股票而言,外資持股比
重已從2000年底的16%提升至2007年底的33%,市值增加約新台
幣6兆,而同期外資交易比重也從3.6%放大至20%。2008年截至5
月底,即使全球股市普遍下挫,台股表現仍高居亞太第一。許多
海外機構法人都對台股有相當樂觀的預期,一些歐美交易所也希
望透過交叉持股方式投資台灣證交所,或合作開發新商品。
就投資價值而言,台灣資本市場具備相當好的競爭力。台股周轉
率高、流動性好,上市公司每年配發上兆元股息,殖利率兩年來
都是亞洲最高,加上目前本益比表現不錯等優勢,就整體市場體
質而言,台股是絕佳的投資標的,只是在法規制度方面,仍需不
斷的改進,以便與國際接軌,因此,近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許多
努力。
首先,為了發展與國際接軌的交易制度,近來台灣證券交易所致
力於推動市場改革,使交易規則儘量符合國際慣例。此外,我們
也相當重視交易所的資訊系統發展,尤其歐盟在去年通過MiFID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法案後,各種電子交易
平台崛起,傳統交易所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我們已規劃與中華電
信合作建置電腦中心,除提升臺灣證券交易所在IT基礎建設達到
國際水準外,更希望達到強化交易系統的處理效能與穩定性目的
。
其次,為了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近來證交所也積極
舉辦海外投資說明活動。透過這些招商行程,我們將台灣的優質
企業介紹給全世界,也藉此宣傳我們為市場所做的各種改革,讓
全球投資人瞭解台灣市場的吸引力,進而投資台灣。未來若能順
利爭取FTSE(富時)或 MSCI調高台股評等至開發國家市場,將
可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入台灣,這也正是目前我們努力的重點。
此外,為了持續擴大市場規模,目前我們正積極鼓勵台商回台上
市。過去海外台商會考慮直接在海外當地上市,但其實海外掛牌
的台灣公司大部分股價表現都不如當地大盤的表現。台灣股市周
轉率高、流動性好,上市成本也最便宜,尤其在公司治理及資訊
透明度等方面,都比上海、韓國、東南亞等鄰近國家來得好。對
這些台商而言,在台灣上市應該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台商回台上市籌資,再到海外當地採購、擴廠、徵才,對海外當
地的經濟發展也有好處。台灣的券商、會計師、銀行業者也可因
承銷案而受惠,資本市場規模擴大後,對未來成就亞太金融中心
的願景將有相當的助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創造雙贏、甚至多贏
的作法與策略。
目前全球有上萬家台商布局,其中東南亞至少有五、六千家,過
去台灣上市標準並沒有包括外資在臺灣上市的規定。這次行政院
決定修改上市規定,歡迎且鼓勵台商回流,相關條件已作修改。
若有四、五百家符合標準願意返台籌資,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帶進
百家回台上市應該不是問題。
最後,我們希望進一步發展台灣資本市場的特色。台灣要發展成
為亞洲的那斯達克(Asian Nasdaq),這是亞太地區其他交易所無
法取代的地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擁有不少全球前五大公司,世
界競爭力報告也指出台灣擁有群聚優勢,從北到南包括竹科、中
科、南科等三大科學園區,也有生技、環保節能園區。這是台灣
身為資訊科技王國,一個非「me-too strategy」的經濟特色,也是
台灣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優勢利基。
無論是要在全球資本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或是要做亞太金融中心
,台灣一定要先把國內的資本市場整合起來。無論是證交所本身
或是券商、集保、投保等,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需要努力及合作
,攜手走向國際,也希望在座各位專家、業者能夠支持台灣證券
交易所對於提升資本市場所做的努力,為台灣資本市場之發展再
創新猷。
優質商品,建立起「台股品牌」口碑,以吸引全球資金投入台灣
資本市場。此外,我們希望能夠儘速完成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四合
一整合與上市,並透過與國外大型交易所的結盟合作,將台灣資
本市場推向國際舞台。
根據央行統計,2007年國人投資海外證券金額高達450億美元。這
表示國人具備雄厚的資金及投資實力,因此,台灣的資本市場必
須提供更好的選擇,才能讓國人願意把錢留在台灣。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的證券市場在法規、制度面陸續的改革及鬆
綁,已經受到國際上普遍的肯定。以上市股票而言,外資持股比
重已從2000年底的16%提升至2007年底的33%,市值增加約新台
幣6兆,而同期外資交易比重也從3.6%放大至20%。2008年截至5
月底,即使全球股市普遍下挫,台股表現仍高居亞太第一。許多
海外機構法人都對台股有相當樂觀的預期,一些歐美交易所也希
望透過交叉持股方式投資台灣證交所,或合作開發新商品。
就投資價值而言,台灣資本市場具備相當好的競爭力。台股周轉
率高、流動性好,上市公司每年配發上兆元股息,殖利率兩年來
都是亞洲最高,加上目前本益比表現不錯等優勢,就整體市場體
質而言,台股是絕佳的投資標的,只是在法規制度方面,仍需不
斷的改進,以便與國際接軌,因此,近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許多
努力。
首先,為了發展與國際接軌的交易制度,近來台灣證券交易所致
力於推動市場改革,使交易規則儘量符合國際慣例。此外,我們
也相當重視交易所的資訊系統發展,尤其歐盟在去年通過MiFID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法案後,各種電子交易
平台崛起,傳統交易所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我們已規劃與中華電
信合作建置電腦中心,除提升臺灣證券交易所在IT基礎建設達到
國際水準外,更希望達到強化交易系統的處理效能與穩定性目的
。
其次,為了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近來證交所也積極
舉辦海外投資說明活動。透過這些招商行程,我們將台灣的優質
企業介紹給全世界,也藉此宣傳我們為市場所做的各種改革,讓
全球投資人瞭解台灣市場的吸引力,進而投資台灣。未來若能順
利爭取FTSE(富時)或 MSCI調高台股評等至開發國家市場,將
可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入台灣,這也正是目前我們努力的重點。
此外,為了持續擴大市場規模,目前我們正積極鼓勵台商回台上
市。過去海外台商會考慮直接在海外當地上市,但其實海外掛牌
的台灣公司大部分股價表現都不如當地大盤的表現。台灣股市周
轉率高、流動性好,上市成本也最便宜,尤其在公司治理及資訊
透明度等方面,都比上海、韓國、東南亞等鄰近國家來得好。對
這些台商而言,在台灣上市應該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台商回台上市籌資,再到海外當地採購、擴廠、徵才,對海外當
地的經濟發展也有好處。台灣的券商、會計師、銀行業者也可因
承銷案而受惠,資本市場規模擴大後,對未來成就亞太金融中心
的願景將有相當的助益。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創造雙贏、甚至多贏
的作法與策略。
目前全球有上萬家台商布局,其中東南亞至少有五、六千家,過
去台灣上市標準並沒有包括外資在臺灣上市的規定。這次行政院
決定修改上市規定,歡迎且鼓勵台商回流,相關條件已作修改。
若有四、五百家符合標準願意返台籌資,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帶進
百家回台上市應該不是問題。
最後,我們希望進一步發展台灣資本市場的特色。台灣要發展成
為亞洲的那斯達克(Asian Nasdaq),這是亞太地區其他交易所無
法取代的地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擁有不少全球前五大公司,世
界競爭力報告也指出台灣擁有群聚優勢,從北到南包括竹科、中
科、南科等三大科學園區,也有生技、環保節能園區。這是台灣
身為資訊科技王國,一個非「me-too strategy」的經濟特色,也是
台灣證券市場未來發展的優勢利基。
無論是要在全球資本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或是要做亞太金融中心
,台灣一定要先把國內的資本市場整合起來。無論是證交所本身
或是券商、集保、投保等,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需要努力及合作
,攜手走向國際,也希望在座各位專家、業者能夠支持台灣證券
交易所對於提升資本市場所做的努力,為台灣資本市場之發展再
創新猷。
上一則:證券期貨四合一 採企業形態經營
下一則:證交所資訊展示中心 啟用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