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和勤精機 | 2025/05/06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414,532,73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6985605 | 邱東和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0年03月12日
星期五
星期五
和勤營收屢創新高 首2月成長逾200% |和勤精機
儘管2月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少,但金屬沖壓廠和勤精密
(1586)2月營收達9991萬元,仍較去年同月成長159.38%,累計前2
月營收2.2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22.44%。
和勤指出,2009年前2月因受金融海嘯影響,故營收數相對低
,但即使與2007年進行比較,仍呈現成長局面。
和勤2009年營收10.67億元,較上一年度成長8.16%,累計前
10月稅後淨利達948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5元,2009年營收創近
5年來新高,超過2007年營收10.46億元。和勤表示,獲利有機會
超過2007年稅後淨利1.33億元,不過,在股本擴增下,每股稅後
盈餘將不會超過該年度的4.47元水準。該公司自今年2月股價在35
元處起漲,一路走揚,股價已衝上掛牌後高點,站上44元價位之
上。
和勤精密為金屬沖壓廠1992年成立,硬碟機零件占營收比重
87.94 %,汽機車零件5.93%。
和勤指出,從事金屬沖壓零件生產公司相當多,模具開發沖
製品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如電子業、汽車業、機械業等,再加上
各廠所開發產品不盡然相同,該公司專注開發及生產產品應用在
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汽機車產業,主要競爭對手廠商在新加坡及馬
來西亞,至於國內的銘異科技,因該公司包含組裝,因此,與和
勤銷售單一金屬件並不相同。
和勤表示,硬碟機零件是該公司主要獲利來源,硬碟成長和
PC(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工作站伺服器產業息息相關,90年
代仍有80%至 90%硬碟機被應用在個人電腦應用領域,如桌上型
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工作站伺服器等,除原有IT產業中個人電腦
、伺服器及工作站的需求復甦外,硬碟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存取快
速、低價化及小型化趨勢,更讓微型硬碟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應
用中成功地站穩腳步,外加外接式硬碟等,都推升硬碟機的成長
。
今年市調機構均預估筆記型電腦產業約有20%成長率,如外
加工作站伺服器、PC整體硬碟機產業將有10%成長空間,和勤指
出,該公司業績成長,將會超過整體產業成長性。
和勤目前股本3.79億元,法人股東占66.9%,其中蓋曼群島商
亞洲商菱亞太基金占14.28%,中揚特別機會創投13.6%,中華開
發12.88%,泓源投資7.8%等,其餘均為大股東和經營團隊持有。
(1586)2月營收達9991萬元,仍較去年同月成長159.38%,累計前2
月營收2.2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22.44%。
和勤指出,2009年前2月因受金融海嘯影響,故營收數相對低
,但即使與2007年進行比較,仍呈現成長局面。
和勤2009年營收10.67億元,較上一年度成長8.16%,累計前
10月稅後淨利達948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5元,2009年營收創近
5年來新高,超過2007年營收10.46億元。和勤表示,獲利有機會
超過2007年稅後淨利1.33億元,不過,在股本擴增下,每股稅後
盈餘將不會超過該年度的4.47元水準。該公司自今年2月股價在35
元處起漲,一路走揚,股價已衝上掛牌後高點,站上44元價位之
上。
和勤精密為金屬沖壓廠1992年成立,硬碟機零件占營收比重
87.94 %,汽機車零件5.93%。
和勤指出,從事金屬沖壓零件生產公司相當多,模具開發沖
製品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如電子業、汽車業、機械業等,再加上
各廠所開發產品不盡然相同,該公司專注開發及生產產品應用在
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汽機車產業,主要競爭對手廠商在新加坡及馬
來西亞,至於國內的銘異科技,因該公司包含組裝,因此,與和
勤銷售單一金屬件並不相同。
和勤表示,硬碟機零件是該公司主要獲利來源,硬碟成長和
PC(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工作站伺服器產業息息相關,90年
代仍有80%至 90%硬碟機被應用在個人電腦應用領域,如桌上型
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工作站伺服器等,除原有IT產業中個人電腦
、伺服器及工作站的需求復甦外,硬碟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存取快
速、低價化及小型化趨勢,更讓微型硬碟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應
用中成功地站穩腳步,外加外接式硬碟等,都推升硬碟機的成長
。
今年市調機構均預估筆記型電腦產業約有20%成長率,如外
加工作站伺服器、PC整體硬碟機產業將有10%成長空間,和勤指
出,該公司業績成長,將會超過整體產業成長性。
和勤目前股本3.79億元,法人股東占66.9%,其中蓋曼群島商
亞洲商菱亞太基金占14.28%,中揚特別機會創投13.6%,中華開
發12.88%,泓源投資7.8%等,其餘均為大股東和經營團隊持有。
與我聯繫